•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1 10:10:46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富国观市 | 美国就业数据冷暖不一,但美联储降息不会缺席

上周A股市场弱势震荡,市值风格分歧较为明显,小微盘股受监管压力影响一度走势承压。向后看,随着政策逐渐发力改善需求侧现状以及房地产市场,我国经济基本面有望持续企稳向好,走出周期底部。当前而言,A股估值、风险溢价等多项指标仍具有较好投资性价比,而未来行情的持续性和弹性,则更多取决于后续经济数据的验证。此外,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A股也将步入“拔估值”通道。

第一,微盘股“退市”预期修正、超跌反弹,后续或可挖掘“错杀”的好公司。

本周A股市场走势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市值风格分歧行情,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中证2000周内分别下跌0.16%、1.88%、3.76%和7.06%,而万得微盘股指数更是在本周一到本周四的4个交易日内下跌近15%。周四盘后,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在答记者问时指出“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撤销”,以及“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随后市场风格在周五逆转,万得微盘股指数单日反弹5.6%。

本周微盘股行情承压的主要逻辑是监管机构年内发布了退市新规,以优化A股市场退市制度;同时近期交易所大量向基本面存疑的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引起投资者逐渐形成微盘股可能大量退市的恐慌情绪。在证监会及时发声干预后,市场前期形成的错误预期被修正,微盘股也就迎来了超跌反弹。

的确,今年以来市场风格发生一定反转,相对于小盘和微盘的高位回调,大盘反而是底部崛起。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随着新“国九条”发布,意味着未来商业模式好的优质公司,就应当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回报股东,这是各国股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而龙头白马往往具备这样的特质。因此,向后看,市场风格或向龙头白马扩散。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参天大树都是由小树苗长大形成,因此,在“泥沙俱下”后,被错杀的优质小公司反而有更好的上车机会。

第二,国常会进一步强调地产去库存,地产政策加码后,静待基本面数据验证。

周五盘后的报道显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常会,听取了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下一步工作考虑的汇报。会议要求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

2024年5月,房贷政策创历史最宽松水平,首套首付比下调至15%、二套下调至25%,并取消首套、二套商贷利率下限,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下调了25BP,除此之外,中央明确政府收储存量商品房,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按贷款本金60%发放下,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过去的一个余月内,为了响应“430”政治局会议“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的定调,和“517”新政的要求,包括多个一线城市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城市先后对商品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限、首付比例下限和限购政策等做出优化。

回顾本轮“稳地产”周期,熟悉的配方下,却没有熟悉的味道。从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转向“稳增长”,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地产政策就开始边际转向放松;2022年从“稳需求”到“保交楼”再到“稳融资”,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稳楼市政策组合拳;2023年地产政策“工具箱”再度打开,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重磅政策陆续出台。但从效果看,地产行业依然疲弱,仍在底部徘徊,并未走出泥潭。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人口与预期,正改变中国房地产的价值。一方面,在2018年“房住不炒”的政策调控下,投资者对房地产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扭转,也让“闭着眼睛买房”成为历史。今年一季度央行调查显示,预期房价上涨的比例已降至11%的历史新低。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改变地产的价值。2016年,15-64岁人口升到10亿并开始见顶回落,这基本已是地产盛宴的高潮;2022年开始,中国人口同比净减少,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也从21年的15.7亿平回落40%至23年的9.5亿平。

向后看,在重磅政策的落地下,地产行业有望迎来供需改善,静待基本面数据验证;此外,地产行业向上修复的弹性和持续性或仍取决于大家对未来房价和收入的预期,因此仍需关注预期的变化。但整体而言,“最坏的时候”或已过去,随着悲观预期的修复,或迎来估值修复性机会。

第三,美国就业数据冷暖不一,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但降息周期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随着6月FOMC会议愈发临近,海外降息周期逐渐成为市场焦点,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就业市场却又出现了数据自相矛盾的情况。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职位空缺从上月下调后的836万个下降至805.9万个,低于所有预期;随后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ADP就业人数增加15.2万人,低于预估的17.5万人和前值的19.2万人。以上数据均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然而周五公布的数据又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27.2万人,大幅高于前值的17.5万人和预期的18万人;失业率从前值的3.9%小幅反弹至4.0%。大非农数据又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具有极强的韧性。

总结近一个多月内经济数据的表现来看,当前仍无法判断美国经济(尤其是就业和通胀)实现软着陆的具体路径。在这样关键的分歧点上,美联储很可能将维持“Data Dependent”的思路去做出利率决议和前瞻指引。因此下周二公布的美国5月CPI数据或将成为短期内影响美元流动性的决定性因素。

在美国降息预期反复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都在本周如期降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预计通胀将在2025年下半年逐渐降至目标水平。我国汇率稳定的长期目标是盯住“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截至2023年底,“货币篮子”中欧元和加拿大元的权重分别为18.079%和2.433%,权重和超过了美元的19.460%。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即使美国仍在各种因素的扰动下难以按时步入宽松周期,但是随着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受自身经济和就业压力影响被迫开始降息,我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也将逐步打开。

其次,后续美债收益率大概会震荡下行,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一方面,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支撑消费的中坚力量超额储蓄或将于今年消耗殆尽,叠加高利率下的高债务压力,或有降息诉求。另一方面,利率的本质是投资回报率,所以往往和经济增速亦步亦趋。根据统计,疫情前10年,美国经济增长(名义GDP)4.5%-5.5%,对应长期利率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2.5%-3.5%,中枢3.0%。而向后看,美国长期名义GDP增速大概率难突破5%,而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4.468%,因此,从中枢对比看,美债收益率大概率会震荡下行。

对于A股,若美债收益率下行,或将迎来“拔估值”行情,尤其成长占优。自2021年初以来,万得全A的估值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这也就是说,美债收益率的上行是A股“杀估值”的一大核心因素,因此,未来若美债收益率向下走,则A股的估值有望迎来较大的修复。如果用创业板指代表成长,用沪深300代表价值,可以看到的是,创业板指和10年期美债利率的负相关性更强,这也就意味着,美债利率下行对成长风格的估值支撑更为坚挺。其中,医药和TMT的估值和10年期美债利率不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而且随着美债利率的回落,估值抬升的速度也会与之提升。这也就意味着,若是沿着美债下行的逻辑去布局,医药和TMT“拔估值”的序曲也刚刚拉开帷幕。

整体而言,在经济复苏和全球流动性拐点这两重预期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有望继续反弹。在拐点得到进一步验证前,可以采用“三角形”布局,防守侧,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策略,受益于基本面的逐渐修复和预期变化;进攻侧,可以聚焦于经济增长的供给端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崛起,布局相对高波动的TMT科技成长板块,尤其是华为相关板块;中间层以稳健为主,布局受益于市场悲观情绪修复的医药、消费,以及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

目录

  1 、市场展望探讨

  2 、行业配置思路

  3、本周市场回顾

(1)市场行情回顾

(2)资金供需情况

  4、下周宏观事件关注

Part 1 

市场展望探讨

本周A股市场弱势震荡,市值风格分歧较为明显,小微盘股受监管压力影响一度走势承压。向后看,随着政策逐渐发力改善需求侧现状以及房地产市场,我国经济基本面有望持续企稳向好,走出周期底部。当前而言,A股估值、风险溢价等多项指标仍具有较好投资性价比,而未来行情的持续性和弹性,则更多取决于后续经济数据的验证。此外,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A股也将步入“拔估值”通道。

第一,微盘股“退市”预期修正、超跌反弹,后续或可挖掘“错杀”的好公司。

本周A股市场走势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市值风格分歧行情,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中证2000周内分别下跌0.16%、1.88%、3.76%和7.06%,而万得微盘股指数更是在本周一到本周四的4个交易日内下跌近15%。周四盘后,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在答记者问时指出“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撤销”,以及“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随后市场风格在周五逆转,万得微盘股指数单日反弹5.6%。

本周微盘股行情承压的主要逻辑是监管机构年内发布了退市新规,以优化A股市场退市制度;同时近期交易所大量向基本面存疑的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引起投资者逐渐形成微盘股可能大量退市的恐慌情绪。在证监会及时发声干预后,市场前期形成的错误预期被修正,微盘股也就迎来了超跌反弹。

的确,今年以来市场风格发生一定反转,相对于小盘和微盘的高位回调,大盘反而是底部崛起。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随着新“国九条”发布,意味着未来商业模式好的优质公司,就应当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回报股东,这是各国股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而龙头白马往往具备这样的特质。因此,向后看,市场风格或向龙头白马扩散。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参天大树都是由小树苗长大形成,因此,在“泥沙俱下”后,被错杀的优质小公司反而有更好的上车机会。

第二,国常会进一步强调地产去库存,地产政策加码后,静待基本面数据验证。

周五盘后的报道显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常会,听取了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下一步工作考虑的汇报。会议要求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

2024年5月,房贷政策创历史最宽松水平,首套首付比下调至15%、二套下调至25%,并取消首套、二套商贷利率下限,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下调了25BP,除此之外,中央明确政府收储存量商品房,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按贷款本金60%发放下,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过去的一个余月内,为了响应“430”政治局会议“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的定调,和“517”新政的要求,包括多个一线城市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城市先后对商品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限、首付比例下限和限购政策等做出优化。

回顾本轮“稳地产”周期,熟悉的配方下,却没有熟悉的味道。从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转向“稳增长”,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地产政策就开始边际转向放松;2022年从“稳需求”到“保交楼”再到“稳融资”,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稳楼市政策组合拳;2023年地产政策“工具箱”再度打开,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重磅政策陆续出台。但从效果看,地产行业依然疲弱,仍在底部徘徊,并未走出泥潭。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人口与预期,正改变中国房地产的价值。一方面,在2018年“房住不炒”的政策调控下,投资者对房地产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扭转,也让“闭着眼睛买房”成为历史。今年一季度央行调查显示,预期房价上涨的比例已降至11%的历史新低。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改变地产的价值。2016年,15-64岁人口升到10亿并开始见顶回落,这基本已是地产盛宴的高潮;2022年开始,中国人口同比净减少,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也从21年的15.7亿平回落40%至23年的9.5亿平。

向后看,在重磅政策的落地下,地产行业有望迎来供需改善,静待基本面数据验证;此外,地产行业向上修复的弹性和持续性或仍取决于大家对未来房价和收入的预期,因此仍需关注预期的变化。但整体而言,“最坏的时候”或已过去,随着悲观预期的修复,或迎来估值修复性机会。

第三,美国就业数据冷暖不一,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但降息周期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随着6月FOMC会议愈发临近,海外降息周期逐渐成为市场焦点,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就业市场却又出现了数据自相矛盾的情况。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职位空缺从上月下调后的836万个下降至805.9万个,低于所有预期;随后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ADP就业人数增加15.2万人,低于预估的17.5万人和前值的19.2万人。以上数据均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然而周五公布的数据又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27.2万人,大幅高于前值的17.5万人和预期的18万人;失业率从前值的3.9%小幅反弹至4.0%。大非农数据又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具有极强的韧性。

总结近一个多月内经济数据的表现来看,当前仍无法判断美国经济(尤其是就业和通胀)实现软着陆的具体路径。在这样关键的分歧点上,美联储很可能将维持“Data Dependent”的思路去做出利率决议和前瞻指引。因此下周二公布的美国5月CPI数据或将成为短期内影响美元流动性的决定性因素。

在美国降息预期反复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都在本周如期降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预计通胀将在2025年下半年逐渐降至目标水平。我国汇率稳定的长期目标是盯住“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截至2023年底,“货币篮子”中欧元和加拿大元的权重分别为18.079%和2.433%,权重和超过了美元的19.460%。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即使美国仍在各种因素的扰动下难以按时步入宽松周期,但是随着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受自身经济和就业压力影响被迫开始降息,我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也将逐步打开。

其次,后续美债收益率大概会震荡下行,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一方面,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支撑消费的中坚力量超额储蓄或将于今年消耗殆尽,叠加高利率下的高债务压力,或有降息诉求。另一方面,利率的本质是投资回报率,所以往往和经济增速亦步亦趋。根据统计,疫情前10年,美国经济增长(名义GDP)4.5%-5.5%,对应长期利率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2.5%-3.5%,中枢3.0%。而向后看,美国长期名义GDP增速大概率难突破5%,而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4.468%,因此,从中枢对比看,美债收益率大概率会震荡下行。

对于A股,若美债收益率下行,或将迎来“拔估值”行情,尤其成长占优。自2021年初以来,万得全A的估值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这也就是说,美债收益率的上行是A股“杀估值”的一大核心因素,因此,未来若美债收益率向下走,则A股的估值有望迎来较大的修复。如果用创业板指代表成长,用沪深300代表价值,可以看到的是,创业板指和10年期美债利率的负相关性更强,这也就意味着,美债利率下行对成长风格的估值支撑更为坚挺。其中,医药和TMT的估值和10年期美债利率不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而且随着美债利率的回落,估值抬升的速度也会与之提升。这也就意味着,若是沿着美债下行的逻辑去布局,医药和TMT“拔估值”的序曲也刚刚拉开帷幕。

Part 2

行业配置思路

行业配置:整体而言,在经济复苏和全球流动性拐点这两重预期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有望继续反弹。在拐点得到进一步验证前,可以采用“三角形”布局。防守侧,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红利策略,受益于基本面的逐渐修复和预期变化;进攻侧,可以聚焦于经济增长的供给端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崛起,布局相对高波动的TMT科技成长板块,尤其是华为相关板块;中间层以稳健为主,布局受益于市场悲观情绪修复的医药、消费,以及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

防守侧:配置红利资产,作为低利率时代的打底资产

对于高股息红利资产,随着估值溢价提升、股息率对应下降,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其投资价值。不过从长期视角看,无论是基于配置生态的变化,即在无风险利率快速下行和高息非标资产规模收缩的背景下,高股息显现了相对优势,还是基于经济增速下行后,稳定ROE的吸引力,红利资产或依然适合作为打底资产,尤其是在4月新“国九条”发布后,红利投资的持续性逻辑得到加持。但在标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对真假红利资产的识别,规避低估值陷阱和周期性陷阱。当前可聚焦自由现金流优秀且稳定的行业,关注水电、水务、铁路、燃气等,有望继续受益于提价带来的盈利预期改善。

进攻侧:聚焦科技成长,受益于新一轮产业周期崛起

从日历效应看,5-6月业绩空窗期,成长类资产表现占优。从资金面看,近期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三期正式成立,成为我国芯片领域史上最大规模基金项目。历史上两次“大基金”的设立,各引动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芯片牛”,半导体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或有望对科技成长板块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从政策面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旧动能转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政策关注焦点,“新质生产力”被放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或将成为下一阶段成长投资的主线,主要对应“高端制造+科技”赛道。7月三中全会来临前,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可能不断出台落地,对科技成长的行情产生持续催化。从全球视角看,科技创新浪潮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既解决了全球有限劳动力如何更有效的问题,也将提振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过程中将诞生一批时代的巨头。国内预期会孕育一批优秀的科技公司,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算力、半导体以及具身智能等板块的投资价值和弹性值得关注。

中间层:稳健为主,布局受益于市场悲观情绪修复的医药、消费

从当前的行业比较来看,医药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医药估值水平处于低位,美债下行有望推动医药进入估值上升通道;其次,基金配置比例较低,在经济弱复苏情况下,公募对消费的配置可能通过增加医药配置来承接;第三,随着医疗反腐阶段性缓和以及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常态化,市场对医药的预期将更加清晰。此外,随着中国医药企业研发能力逐步被国外认可,创新出海渐入佳境,需求端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对于消费行业,经过长时间调整,中证消费指数的估值已来到近年低位,具备中长期配置性价比。不过鉴于当前市场对消费修复的预期偏弱,行情拐点或仍需等待预期转好和高频数据的兑现。

Part 3

本周市场回顾

(1)市场行情回顾

近一周,上证指数下跌1.15%,创业板指下跌1.33%,沪深300下跌0.16%,中证500下跌1.88%,科创50下跌0.71%。风格上,稳定、金融表现相对较好,成长、周期表现较差。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表现相对靠前的是公用事业(2.82%)、交通运输(1.09%)、煤炭(-0.19%)、家用电器(-0.39%)、电子(-0.46%);表现相对靠后的是综合(-7.41%)、轻工制造(-5.76%)、社会服务(-5.65%)、环保(-5.18%)、计算机(-4.89%)。

上周A股市场弱势震荡,市值风格分歧较为明显,小微盘股受监管压力影响一度走势承压。从Wind热门概念板块来看,表现相对靠前的是连板(18.82%)、打板(6.47%)、绿电(3.71%)、首板(3.42%)、电力股(2.37%);表现相对靠后的是ST板块(-10.9%)、数字孪生(-9.45%)、网络安全(-9.44%)、在线教育(-9.32%)、今日头条平台(-9.21%)。

(2)资金供需情况

资金需求方面,本周一级市场规模上升,限售股解禁压力下降。本周一级市场资金募集金额合11.03亿元,较上周变化11.6%;结构上,IPO募集7.03亿元,周环比变化489.41%;增发募集4亿,周环比变化-53.97%。本周限售股解禁规模合计468.66亿元,周环比变化-49.63%,根据目前披露的数据,预计下周解禁规模约1152.24亿元,解禁压力上升。

资金供给方面,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基金发行降温。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53.05亿元,转为净流入,其中沪股通净流入56.12亿元,深股通净流入-3.07亿元。本周新成立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额合计22.95亿份,环比增加-36.41%,显示基金发行降温。本周开放式公募基金份额减少,其中股票型份额增加71.01亿份,混合型份额增加1442.43亿份。

Part 4

本周宏观事件关注

$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混合D(OTCFUND|019636)$

$富国精准医疗混合C(OTCFUND|018209)$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

$富国中证价值ETF联接C(OTCFUND|007191)$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发起式联接E(OTCFUND|019596)$

$富国洞见价值股票C(OTCFUND|019942)$

$富国核心优势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9362)$

$富国中证芯片产业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777)$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