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13 19:20:10 股吧网页版
单车亏损超10万美元 福特电动车业务再放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F_0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汽车已开始削减电池供应商的订单,以减轻电动汽车业务日益加剧的亏损。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虽然福特削减了电池订单量,但仍会继续与供应商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包括韩国电池制造商SK On、LG能源以及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对此,上述三家公司均回应称,与福特的合同仍然有效。

  事实上,此举仅是福特电动汽车业务战略收缩的一部分,除了削减电池订单,福特还计划在电动汽车上减少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8亿元)的投入、推迟发布电动新品、下调F-150 Lightning等车辆的售价、推迟和缩小计划中的电池工厂。

  全面收缩电动化布局的背后,是电动汽车业务持续扩大的亏损泥潭。曾经依靠高利润的燃油车向电动汽车业务“输血”的模式,也无法抵挡“价格战”与市场需求放缓下,电动化业务“无底洞”般的亏损。

  一季度单车亏损13.2万美元

  据悉,随着电动汽车价格暴跌以及需求放缓,福特2024年第一季度每辆电动汽车的亏损超过10万美元,单车亏损额是去年的两倍多。福特预计,2024年电动汽车业务的亏损可能高达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8亿元),接近内燃机车部门“Ford Blue”的利润总额。

  对于这一亏损数字,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以很棒的价格制造一辆很棒的电动汽车是极其困难的。”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福特汽车电动汽车部门Model e累计销售1万辆汽车,同比下降20%;营收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美元),同比大幅下跌84%;部门亏损快速攀升至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亿元),相当于每销售一辆电动汽车,亏损就达到13.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5.5万元)。

  在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看来,福特电动汽车部门Model e是目前拖累公司整体盈利情况的主要因素。

  基于企业自身经营考虑,以及欧美消费者拥抱电动车的热情下降,福特在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也更加着眼于当下电动汽车业务的盈利难题。

  福特首席财务官John Lawler表示:“找到一条在电动汽车上实现盈利的道路对于公司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公司目前致力于降低电动汽车成本,使电动汽车业务实现盈利。成本削减的同时,面对行业竞争对手的巨大定价压力,福特也不得不降价保持竞争力,“价格战”让盈利变成极大挑战。

  据悉,福特正在快速开发小型的电动汽车,起售价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将于2026年底首次亮相。吉姆·法利曾预测,这些车型在上市的第一年就能实现盈利。

  组建多元化管理层

  此外,将电动汽车业务的盈利作为重要目标的福特,也开始在管理层上积极调整,拥抱新能源车企,为急于盈利的电动汽车业务部门注入新力量。

  5月10日,福特官宣任命首席财务官John Lawler兼任公司副董事长,主要负责长期战略,并积极探索找到阻止电动汽车部门亏损的方法;同时,聘用“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 Motors公司前首席财务官Sherry House,从下个月开始担任财务副总裁,负责财务规划和分析,以及公司三大汽车业务的财务组织,2025年将正式接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一职。

  对此,福特方面表示:“在福特急需建立盈利的电动汽车业务、创造新的经常性收入来源、打造更具活力和弹性的企业时,House为福特增添了重要的领导力。她可以将在汽车行业的深厚根基和热情与投资银行、出行和技术(包括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虽然全球车企都在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转型,但大幅亏损成为常态,目前全球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汽车三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持续加剧,竞争愈发激烈,加之欧美消费者拥抱电动车的热情下降,传统跨国车企电动汽车业务亏损持续加剧。重负之下,福特、奔驰、奥迪等汽车跨国巨头纷纷放慢转型脚步,重新调整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转身”希望继续保持在燃油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

  汽车电动化的趋势不会逆转,但不同车企转型的态度却在改变。份额与利润的拉扯之下,速度与质量的权衡之下,考验的更是电动化浪潮中每一家车企的战略定力与节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