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17 22:54:49 股吧网页版
近十年来首次减持!平安最新回应:对汇丰长期发展有信心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王莹


K图 HSBC_0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中国平安正在考虑以何种方式减持130亿美元的汇丰股票。对此,平安资管最新回应称,“汇丰是我们的长期财务投资。汇丰在亚洲一直保持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对其长期发展有信心。”

  事实上,中国平安已经通过旗下平安资管小比例减持汇丰控股。香港交易所披露的备案文件显示,平安资管在5月7日以每股均价69.3074港元,出售564.88万股汇丰控股股份,涉资3.915亿港元。减持后,平安资管的最新持股数目为15.03亿股,持股比例从8.01%降至7.98%。

  记者注意到,这也是持有汇丰控股近十年来,平安资管首度减持。截至5月17日收盘,汇丰控股股价为68.55港元,跌幅超2%。

  罕见减持至8%以下

  汇丰控股与中国平安在股权上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2年前。

  2002年10月8日,彼时国内金融业最大的一笔外资引入项目宣告落地——137岁的汇丰控股斥资6亿美元入股14岁的中国平安,持股比例10%,恰好达到当时政策允许的上限。

  2007年中国平安上市时,汇丰控股通过全资子公司汇丰保险和汇丰银行合计持有中国平安约合12.33亿股,占当时中国平安发行前总股本的19.9%,位列第一大股东。

  “押注”10年后,2012年12月,汇丰控股出清中国平安全部股权,净赚26亿美元,并自此退出中国平安股东之列。

  身份翻转始于2015年。从当年起,中国平安通过平安资管逐步增持汇丰,成为汇丰的长期投资者。

  2017年12月,平安资管累计买入汇丰控股约合10.1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5.01%,成为汇丰控股第二大股东。

  此后,瞄准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之位,中国平安与贝莱德集团频繁交锋。

  2018年11月,平安资管大举买入汇丰控股,持股比例增至7.01%,超越贝莱德集团成为汇丰控股最大股东。不过,随后又被贝莱德集团反超。

  2020年9月23日,平安资管又以每股平均价28.2859港元增持汇丰控股1080万股,合计出资约3.05亿港元。此次交易后,中国平安持有16.55亿股汇丰控股股份,持股比例达到8%,超过贝莱德集团的7.14%,再度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贝莱德集团增持汇丰控股至8.27%,再次夺回第一大股东席位。此后,双方均保持持股比例不变。截至2023年末,贝莱德集团持股8.27%,平安资管持股8%。

  直至此次,平安资管罕见减持汇丰控股,持股比例降至8%以下。

  分拆博弈还在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资管多年来均为财务投资者,在汇丰控股董事会并无席位,此前也因多项事宜与董事会存在不和传闻。

  本月初,在汇丰控股股东周年大会上,刚宣布辞任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的祈耀年(Noel Quinn)连任董事遭遇15.82亿票的高票反对,占比达16.07%。考虑到约一半的出席率,反对票占比与中国平安持股比例相近,业内因此猜测此举是平安资管所为。

  中国平安则回应称,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不予置评。

  而这次投票风波之所以引发市场热议,主要还是源于中国平安此前多次公开支持汇丰控股分拆亚太区业务,最终却未果一事。

  2023年4月18日,平安资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勇发表声明,建议汇丰推行战略重组,以完全解决其关于环球价值、运营成本、法律障碍等问题的顾虑。

  声明的背后,是长期以来亚洲地区业务一枝独秀地支撑着汇丰控股整体利润表现。数据显示,2015-2020年间,汇丰亚洲业务基本贡献超过100%的税前利润,而欧洲业务大都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后欧洲业务利润转正,但亚洲业务利润贡献份额近七成。

  同年4月20日,汇丰控股董事会首度公开回应称,由平安提出的转变汇丰亚太区业务结构的建议,会严重影响汇丰环球业务策略的成效,并且大大蚕食集团的收益、回报、股息及股东价值,损害汇丰独有的环球业务的定位。

  祈耀年也明确反对汇丰分拆亚太区业务。他曾表示,保持国际银行地位才是改善回报、提升估值、保障派息正确和安全的方式,汇丰管理层不认为分拆符合股东最佳利益。

  5月6日,汇丰在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后发布公告称,投票结果显示,汇丰控股股东投票否决了由中小投资者代表提出的业务重组计划,即推动管理层定期考虑结构性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分拆、战略重组和重组其亚洲业务),与董事会建议相符。

  对此,平安资管表示,公司尊重汇丰股东的选择。同时,建议汇丰董事会和管理层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来自股东的建议,不断改善经营和管理,提高公司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