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5-13 17:40:20 股吧网页版
麦当劳被指使用过期食材 正在中国加速扩张的它或面临更多食安挑战
来源:界面新闻

K图 MCD_0

  5月13日,《新京报》报道称,其记者先后卧底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和麦当劳济南大学餐厅,发现两家餐厅均存在篡改食品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食物过了保存期依旧售卖以及偷工减料等问题。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还存在炸油品质超标的情况。

  据上述报道,在麦当劳郑州卓越农联餐厅后厨,用于制作麦辣鸡腿堡的面包已经过期。而麦当劳员剪掉包装袋上的时间条,并重新张贴了一张新的,这样就将面包的到期时间从3月6日晚10点延长到了3月7日下午2点。此外,3月10日,上述餐厅解冻区内有当晚10点到期的8袋板烧鸡腿肉,用于制作汉堡,但也同样被换签,延长了16个小时的保质期。

  此外,麦当劳卓越农联餐厅则出手“超出保存期”的产品。该报道称,按照规定,琵琶腿炸制后需要放入保温柜,并开启倒计时功能,20分钟内未售出的,需要废弃处理。但该餐厅员工在晚餐高峰时段扔出售下午制作的鸡腿。

  上述两家餐厅还存在不按照麦当劳规定,对食材的使用时间、后厨员工洗手、更换抹布的频率等进行监管的行为。

  5月13日晚,麦当劳中国发布声明回应此前被指食安问题,表示对涉事餐厅所带来影响深表歉意,公司正积极配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与核实,对于任何违反操作标准的行为,绝不姑息,严肃处理。此外将进一步加强餐厅操作规范的落实和执行。

  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13日上午,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接线人员表示,“上午接到受理。”此外,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济南市市中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到济南大学麦当劳餐厅进行现场检查。而对济南大学麦当劳店事件的处理,需要通过掌握的证据和事件层级来进行调查,一般性事件约两三天会出结果。但如果需要比较多的调查取证和检测,就需要等检测机构提供正式报告之后,再进行综合研判和处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麦当劳第一次被爆出这样的问题。

  2021年10月,有视频账号暗访麦当劳安徽合肥的餐厅发现,该餐厅也存在更换到期食材标签等问题,并且还看到发黑的生菜仍继续使用,奶浆漏了三天仍继续制作;2022年3月,南京某麦当劳门店的员工反映店内存在肉类食材过期后,仍提供给顾客食用的情况。

  而这背后,中国市场已经跃升为麦当劳全球第二大市场,截至2024年一季度,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已经拥有超过6000家门店。

  它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其首席执行官Chris Kempczinski在去年12月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计划到2028年将在中国的餐厅数量从6000家增加到10000家——这一目标已被麦当劳中国近两年以来多次提及。

  麦当劳也在加速扩张规模。在过去的2023年截至年底,它在中国市场全年新增门店925家,不光完成了年度目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的开店速度。中国市场的新增门店数量,贡献了麦当劳国际特许市场部门67%的新店份额。

  麦当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显示,其2023年实现营收25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为8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麦当劳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64.06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7%。

  高速扩张提升了麦当劳的整体业绩。在2023年全年,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9.0%。其中,中国所在国际特许市场部门增长最快。“总体而言,我们2023年在中国的业绩非常好,对中国业务表现感到满意,实现了强劲增长。”Chris Kempczinski表示。

  在这样的节奏下,随着餐饮连锁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探寻门店增量的同时麦当劳也会迎来进一步的竞争,比如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队伍,这里涉及到对供应链、员工、物流、门店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而门店数量激增,对于门店运营和人员管理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实际上,此前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曾提及过这一点,表示比如在产品生产方面,麦当劳有数字化食品安全体系DFS系统(Digital Safety System),即可以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对有效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让餐厅管理层随时在线追踪食品安全的执行情况。

  但涉及到具体个人的操作,则仍然存在诸多漏洞。例如对食材的使用时间有明确的要求,并在设备上配备了用于计时的表盘。但这样还是出现了餐厅员工从未使用过计时表盘的情况,且在设定好的时钟提醒洗手、更换抹布时,也无动于衷。

  “上面来检查的时候,记得做就行。”《新京报》的报道中一位员工如此表示——这句话提醒着麦当劳,在飞速扩张时如何配备更高效的监管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