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14 13:08:50 股吧网页版
马斯克称明年特斯拉将有上千台Optimus,车厂为何成人形机器人落地首站?
来源:第一财经


K图 TSLA_0

  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步伐越走越近。当地时间6月13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特斯拉将于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并于明年在自有工厂里测试仿人机器人。

  马斯克预测,明年特斯拉将有超过1000台,乃至数千台在运行的Optimus机器人。 据介绍,目前有两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里工作。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还在早期阶段,但未来将有非常多机器人,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机器人计算能力更强,生产效率也高于人类。目前Optimus还没有非常强的智能,但已有足够的智能完成无聊、重复、危险、人类不愿意做的工作。”马斯克在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此次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提及类似的观点,称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达到100亿台至200亿台。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特斯拉目标年产10亿台人形机器人,占10%以上市场份额。Optimus成本控制在1万美元左右,若以每台2万美元出售,特斯拉将赚取丰厚利润。布局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让特斯拉市值提升至25万亿美元,特斯拉的市值可能十倍于当今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

  截至当地时间6月13日收盘,特斯拉市值5819亿美元,苹果市值3.29万亿美元,苹果市值是特斯拉超5倍。

  业界将今年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包括Optimus在内,多家企业也在展望商业化前景并将工业作为商业落地第一站。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与汽车产业链具有相当的重合度,不仅特斯拉、小米等车企顺势入场做人形机器人,从近期案例看,汽车工业还成为不少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首选场景。

  今年年初,Figure AI与宝马达成协议,将在宝马美国的工厂部署最新人形机器人。Figure AI的机器人将在接受特定任务培训后,在未来12~24个月内整合逐步到车身车间、钣金和仓库等制造流程中。4月,波士顿动力液压版人形机器人退役、电驱版Atlas面世,随着Atlas变得更灵活,波士顿动力随后表示,股东现代汽车集团在建立下一代汽车制造能力,这将成为新Atlas应用的试验场。

  国内人形机器人也瞄准汽车工业。本月初,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迁至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据小米介绍,公司正在推进仿人机器人在自有制造产线上分阶段落地。工业、服务等场景将是小米机器人主要应用方向。

  优必选6月13日则透露,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车厂实训的工作内容为车辆车门锁质检、后车灯盖板质检、安全带检测、贴车标等。记者从优必选了解到,近日公司还与东风柳汽签署合作协议,Walker S将进入东风柳汽工厂负责检测、装配等工作。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近期报告指出,今年1X Technologies、Agility Digit、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厂商将有望实现商业化落地,从规划落地场景看,工业制造及仓储物流领域将率先实现应用。预计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17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150亿美元,2024年~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

  就为何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业率先落地,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看,汽车是行业基底最大的行业,也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对自动化、智能化的认知水平处于市场前沿。汽车客户对于导入机器人的意愿相对强烈,付费意愿也较强,且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柔性化作业能力值得期待。

  但卢瀚宸也告诉记者,特斯拉的选择未必适合其他人形机器人厂商。在什么场景落地与厂商能力和基因有关。特斯拉同时有机器人能力和汽车现成场景,这是很多厂商不具备的。对众多人形机器人厂商而言,高质量的场景数据获取和训练会是障碍之一。

  就数据缺失问题,优必选高管在今年4月的业绩回顾与展望会上也向记者表示,AI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受限于应用场景数据缺失,应用场景缺乏足够验证,目前更多认为处于研发阶段。优必选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周剑则表示,传统消费品行业如服装鞋帽未来预计也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公司不仅在接触手机、电脑、汽车厂商,也在对接传统领域的一些工厂并探讨应用和实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