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21 19:58:00 股吧网页版
半导体全球争夺战升级
来源:中国经营网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韩国正在筹备超10万亿韩元为芯片投资和研究提供一系列支持计划。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崔相穆称,该支持计划的目标是整个半导体供应链中的芯片材料、设备制造商以及无晶圆厂企业,政府将很快公布这一系列支持计划的细节。

  上述报道称,韩国已将目光投向半导体产业“战争”。此前,韩国总统尹锡悦曾称将投入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赢得这场半导体行业的竞争。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人工智能新一轮的爆发式发展,半导体芯片已成为AI算力、智能驾驶等诸多产业的核心和底座,也正成为全球各主要国家竞逐的新战场。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总额50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计划,支持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在德国建立芯片制造工厂。就在前一天,大洋彼岸的德州仪器(TI)表示,作为促进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举措的一部分,将从美国商务部获得最多16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三座半导体工厂。而日本近期也动作频频,积极引进台积电这些芯片龙头,培育本土企业Rapidus瞄准尖端制程,日本正以前所未有的巨额补贴和推进力度在发展半导体产业。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人工智能对高性能、高算力芯片的巨大需求,推动半导体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并由此迎来巨量的市场增长空间。如何抓住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机会,并占据更大的市场和优势地位,成为各方竞争的焦点。

  半导体竞争持续升级

  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韩国是全球芯片龙头企业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所在地。而根据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半导体是韩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今年3月出口额达117亿美元,为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约占韩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

  据韩国媒体分析,在各国追求半导体产业本土化以及主导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未来韩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取决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围绕半导体产业发展,韩国近年来动作频频。企业层面,以三星为例,其早在2022年5月宣布了未来五年内450万亿韩元的投资计划,旨在使其在从半导体到生物制品等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韩国政府自今年以来已经为半导体产业提供了3.6万亿韩元的政策性融资。

  据悉,韩国还计划到2047年在首尔以南建立一个“巨型半导体集群”。韩国将其称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高科技综合体,专注于高精尖技术和产品,目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已决定总共投资622万亿韩元。

  此外,韩国计划在芯片、显示和电池等六项关键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这些都是韩国科技巨头已经发力和建立优势的一些核心领域。

  无独有偶,韩国的近邻日本近期在半导体领域也是动作不断。

  全球半导体制造龙头台积电位于日本熊本县的工厂今年2月下旬开业,被视为日本寻求芯片产业复兴的重要一步。台积电打算于年内开工建设日本第二工厂,目标是2027年实现量产并将制程推进至6纳米。

  据悉,台积电日本第一工厂获得了政府高达4760亿日元的补贴,占该晶圆厂总支出约37%,日本政府也将为第二座晶圆厂提供约7300亿日元补贴。

  日本经济产业省还将对美光科技在广岛工厂的补贴从3.2亿美元增加到12.9亿美元,为日本铠侠和美国西部数据公司在日本的工厂量产最尖端存储半导体计划提供最高约2430亿日元补贴。

  除重金引进芯片龙头企业外,日本政府对培育本土尖端制程也在加大投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2024年度将向Rapidus最多提供5900亿日元补贴。

  虽然日本目前在全球芯片市场上份额不足10%,但在半导体设备、关键材料光刻胶等领域仍居核心地位。业内人士认为,台积电的引进有望在补齐日本半导体制造短板的同时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其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的优势。而日本之所以决心和投入很大,不仅因为半导体作为战略产业关系到“安全”,还被寄予了重振日本产业经济的厚望。

  事实上,半导体已成为全球博弈的一个关键领域。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总额50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计划,支持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在德国建立芯片制造工厂,成为欧洲《芯片法案》生效后的第一个大动作。欧盟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芯片法案》有望在2030年前帮助欧洲半导体产业吸引价值超过100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

  而为保持美国在芯片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最典型的是其2022年通过的《芯片和科学法案》,计划在5年内投资2800亿美元,使美国在全球技术优势竞争中领先于中国。

  随着中国在半导体、AI、5G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担心失去在全球科技领域优势地位,就在此前不久,美国政府吊销了允许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高通向华为供应半导体芯片的出口许可证,紧接着又公布一项法案拟对美国开发的先进AI模型实行出口管控。

  业内认为,韩国此次半导体支持计划出台之际恰逢美国正向其施压,要求限制高端逻辑和存储芯片的设备与技术流向中国,与此同时,美国也正在敦促韩国、日本等要求其进一步收紧对中国获得半导体技术的限制。

  行业谷底反弹抢占AI赛道

  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过去两年的周期性下滑后,2024年正迎来复苏,而生成式AI的大火,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重构提供了机遇。

  “2023年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下行周期,产业下滑约11%。”国际半导体组织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表示,半导体是具有明显周期性的产业,而技术迭代是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引擎。SEMI预计今年半导体销售额将增长约13%至16%,可能达到6000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到2030年前后有望实现1万亿美元的里程碑。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8月发布的数据验证了行业复苏势头。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累计达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6.5%。SIA认为,这些数据与当前的消费、人工智能热潮保持一致。

  居龙认为,AI和半导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AI智能应用创新驱动着半导体产业持续成长,而图形处理器(GPU)提供的算力使AI智能应用成为可能,两者相辅相成。2023年是生成式AI的爆发元年,生成式AI应用也将进入爆发期,AI和半导体技术相互推动发展的关系,将加速塑造产业的未来,影响产业的走向。

  而从国家或地区的销售额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增长42.8%,中国增长21.6%,日本减少5.0%,欧洲减少11.2%。

  在产业复苏和行业增长的大背景下,半导体企业的业绩也纷纷好转。

  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20日,以半导体为样本的157家A股产业链公司中,已公布上半年业绩快报、业绩预告和半年报的公司有68家,其中业绩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有55家,占比80.88%,同比增长超过50%的企业有40家。

  其中,北方华创、韦尔股份两家公司净利润分别高达29.6亿元、14.08亿元;净利润增幅超5倍的有长川科技、韦尔股份、瑞芯微等。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两大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均交出了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此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权威机构The McClean Report发布了2023年全球Top 25半导体供应商的最终排名。从地域分布来看,美国公司在榜单中占据优势地位,共有13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半导体企业上榜,超过总数的一半。中国台湾、欧洲和日本则各有3家公司上榜,显示出这些地区在半导体领域的雄厚实力。韩国有2家公司上榜,而中国大陆则有1家公司(中芯国际)跻身全球Top 25。

  虽然目前中国在半导体尤其是高端半导体领域相对落后,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产业生态系统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对于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芯谋研究企业部总监王笑龙对记者表示,对国内企业来说,虽然在高端算力芯片领域暂难突围,但国内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增长很快,同时受到消费电子产业回暖和国产替代推进的影响,国内半导体设计、设备材料等领域的企业都获得了持续增长。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半导体设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国内半导体产业生态体系在不断完善,国内高端设备的自给率也在逐步提升。

  “中国的数百家半导体设备公司都在拼命努力,发展速度很快,成熟的有20多家企业,几乎涵盖半导体十大类设备的所有门类。对于行业的发展,我很有信心,用5年、10年的时间,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是有望实现的。”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