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运气成为“顶流”不难,难的是要持续成为“顶流”。
继2023年的“AI(人工智能)元年”、2024年的“AI应用元年”火足了两年后,2025年被视为“AI终端应用爆发元年”。
这两天正在举行的全球最大科技界盛会——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人工智能关注度又一次“火爆”出圈,在又一年的春天里继续“发光发热”。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先丢出“王炸”,称在未来科技世界将拥有10亿个人形机器人、1000万座自动化工厂以及15亿辆自动驾驶汽车和卡车。
随后,在CES展会现场展位面积最大的中国品牌TCL展台,李东生与张朝阳科技对谈就表示:“AI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中国企业要通过“创新破万卷”。
在CES现场,“AI手机”“AI电脑”“AI无人驾驶”“AI机器人”比比皆是;而在生活之中,“AI医生”“AI教师”“AI编辑”等新职业上岗,使得不同行业在AI大模型助力下焕发新活力。在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下,从自然语言处理到计算机视觉,再到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生活和工作方式。
即使你手机里没装什么人工智能APP,但在用微信、百度、抖音搜索的时候,这些APP也会给出人工智能总结后的结果,让你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便捷。
有网友总结说,AI将像WiFi一样成为生活工作“刚需”。
回头看,2024年,AI大模型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和显著变革。人工智能专家开始斩获诺贝尔奖。有数据显示,仅在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约为294.16亿元。
向前望,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还在持续,预计到2026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将突破700亿元。去年5月,《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发布,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
特别是在当移动互联网到了用户、流量趋于见顶的成熟期,人人都想要AI这张未来的船票。
早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马化腾就曾在回应有关ChatGPT的提问时表达对AI的认知: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关键是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
在这场未来可期的AI盛宴下,又应当如何“双向奔赴”?
企业家、有着“硅谷投资教父”之称的纳瓦尔·拉维坎特说过一句话:“成为一名创造者,这样你不会再担心工作、职业和 AI。”
展望2025年,AI智能体技术预计将成为下一个AI“爆款级”应用,用户无须手动操作网页,只需向AI助手发出指令,即可自动完成支付账单、网购商品等琐碎任务。
同时,AI还将真正开口说话,并通过语音的图灵测试。这意味着除了文本输入,AI将真正能够通过语音与人类进行流畅互动,其流畅度和表现力足以让人无法分辨是AI还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