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的古法酸梅汤之后,又有中药食饮品出圈了,这次是中药冰淇淋。
最近,“38元一份的中药冰淇淋卖断货”登上热搜。这家冰淇淋品牌来自上海,推出了中药草本口味的冰淇淋,“竹香茉莉”可以清心提神、“八仙果”能止痰化咳、“锡兰决明子”可以清肝明目……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对应着不同的草本养生功效,让年轻人的“朋克养生”又多了一种渠道。
近年来,餐饮界的“中药+”风潮频频引发大家的关注。如今行走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都能发现不少店铺将奶茶、咖啡、果茶等饮品加入中药元素,为其增添养生的标签,以此吸引消费者尝鲜。中药食饮品为什么受年轻人喜欢,是“智商税”还是真养生?中药饮品是一门能赚钱的好生意吗?热热闹闹的中药食饮品行业前景如何,又隐藏着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期开展了调研。
“中药+”成为流量密码
深圳宝安新安街道附近,众心堂中医诊所开在一个不起眼的沿街商铺拐角处。但走进诊所,却是别有一番天地。
一进门,以原木、极简为特色的店面装潢透着清新格调,成面的药材柜上写着各式各样的中药材名称。正值下午三点半,吧台里的店员正在忙碌地制作着一杯杯中药奶茶,几名顾客在座椅上等待着饮品制作完毕。继续往里则是一条走廊,走廊两边是一间间中医问诊区,医生在里面为患者把脉,提供艾灸和正骨推拿等中医服务。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中,外卖平台不断传来新订单,送餐的外卖员络绎不绝。
“羊乳养生奶茶”主打祛湿行气,含有茯苓、豆蔻、佩兰、薏苡仁等药材;“羊杞之下”滋润温补,含有枸杞、红枣、大红袍等成分……记者看到,菜单中的每款饮品都有相应的药材和养生功效介绍,价格普遍在20元以内。
众心堂中医创始人伏一凡是一名90后创业者。他告诉记者,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家里三代行医。受去年古法酸梅汤大火的启发,他决定将新中式的养生茶饮融入到中医诊所里面,打造“店中店”的模式,既为消费者提供草本饮品,也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相比于传统的吃药,现在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另一种养生方式。我们采用了药食同源的草本中药材制成养生草本饮品,对于店铺现有业务而言带来了很大的增长。有一些顾客正是通过养生草本饮品,才进一步了解到我们的艾灸、推拿等服务的。”伏一凡说。
无论是中药冰淇淋还是中药奶茶,“中药+”已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尤其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作为新兴的市场,它毕竟迎合了现代的消费观念。”深圳苏木君中医诊所黄丹医师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的年轻人往往“熬最狠的夜、养最赛博的生”,咖啡,奶茶是绝大多数上班族的提神神器。“如何在饮用咖啡,奶茶时让自己心理没有太大负罪感,在其中添加养生的中药成分就成为了一个选择。”黄丹表示。
中药食饮品的养生功效到底如何?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医师眼里见仁见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医师王一战认为,虽然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中药加食品是否符合这一理念,以及能否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发挥其药用价值还有待考证。还有医师指出,中药食饮品的养生功效需要区别看待,像冰淇淋、咖啡等食品,本身就是中医不建议食用的,即使添加中药药材,其养生效果也十分有限。
黄丹则认为,有没有养生功效,要看喝得对不对。“普遍的原则上,中医讲究单人单方、辨证施治,但一些性味平和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如山药、薏仁、山楂、红枣等,适当饮用食用未尝不可。”他表示,很多中药奶茶往往添加了牛奶,而牛奶本身也是可以入药的,中医就曾记载牛乳可以治疗外感后胃液干燥的情况,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恰当利用就可以产生养生功效。但他也建议,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如果跟风去选择不适合自己的食物饮品,对身体没有益处,消费者应当避免盲目养生。
中药茶饮店想要赚钱不容易
正是看中了“中药+”这一流量密码,近年来不少创业者瞄准了这一赛道,入局者颇多。记者查询企查查发现,截至目前,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企业简介中带有“中药饮品”的企业累计有8657家。据媒体报道,在中药冰淇淋“出圈后”,有中药冰淇淋品牌的销售人员表示,品牌的加盟生意十分红火,“咨询客户很多,有些微信都没时间回”。
但在热闹的开店潮背后,真正能够稳定长期盈利的却并不多。伏一凡告诉记者,他去年曾调研了不少中药茶饮店,其中有一些店铺如今已经倒闭了。在他看来,中药茶饮店很难像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品牌一样,有这么高的消费者认知度。但茶饮店又往往需要极大的流量,才能支撑店铺的持续运营。单纯靠中药草本饮品赚钱,难度是很大的。
以仁义众心堂中医诊所为例,伏一凡表示,该店铺的初始投资为60万元左右,其中40万元用于租金成本和店铺装修,剩余的用于筹备软装及购置奶茶制作设备等开销。目前,中医诊所每月的营收大约有30万元左右,刨除掉初始投资与每月的经营成本,伏一凡预计一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实现回本。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流量担当”,草本饮品收入却只占诊所营收的20%—30%,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传统的中医理疗项目。
“中药+”作为一种流量噱头,很容易成为“一阵风”。风过了,热度便降下来了,能否吸引消费者复购成为中药茶饮店持续经营的关键。伏一凡认为,中药茶饮作为新事物,本身也需要经历市场慢慢认可的过程,但中药茶饮店在经营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承担高昂的租金,运营投入成本也很高,对中药茶饮店的盈利构成很大的压力。“从去年开始,全国兴起了中医诊所加盟店的潮流。很多店铺以中医诊所的草本饮品去做加盟,虽然也有做得好的,但如果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运营体系,大多数店铺是难以生存的。”伏一凡说。
在玩家纷纷涌入的同时,行业的鱼龙混杂的现象也值得警惕和重视。与仁义众心堂中医诊所本质是中医诊所,具有中医及医保资质不同,市面上存在不少中药茶饮店并没有相关资质,没有配备专业的医师与药师团队,品控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产品实际上并没有所宣传的养生功效。
一方面,中药茶饮市场接受度还不高,目前还停留在消费者打卡尝鲜的阶段,许多中药茶饮店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的网红店;另一方面,进入门槛较低,商家不需要有医药资质,鱼龙混杂的现状也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挑战。看起来很美的中药茶饮生意,想要赚钱却并不容易。
上市中药公司频频布局“中药+”
中药食饮品兴起的背后,是养生年轻化的消费趋势。去年5月由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18—35岁的年轻人消费榜单排名中,保健养生跻身第3名。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小红书上关于“养生”的话题浏览量达到了25.1亿,新增笔记数量高达532.2万条。
年轻消费者对养生的关注,催生了具有潜力的养生保健消费市场。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中药茶饮行业消费行为调研》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尝试中药茶饮,购买意愿不断攀升,75.47%的消费者表示,相对于传统茶饮而言,更愿意购买中药茶饮。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中指出,预计未来5年内,中式养生水市场的复合增速将超过88%,市场规模有望在2028年突破百亿元大关。
面对这一趋势,多家上市公司已积极开展相关布局,推出具有中药养生功效的产品。
例如,去年年底,东阿阿胶联名奈雪的茶,升级上新冬日暖身茶饮“奈雪东阿阿胶奶茶”,以“养生”为切入点,包含金色山脉红茶、东阿阿胶、天然桃胶、银耳、红枣等五种食材,推出当日即引发了消费者广泛讨论。
同仁堂则上线了新零售业态品牌“知嘛健康”,推出了枸杞拿铁、益母草玫瑰拿铁、肉桂卡布奇诺、罗汉果美式等一系列“养生咖啡”。
浙江震元今年5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从药食同源的健康养生产品开发入手,融入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发健康养生系列产品,目前有“养生茶”“养生膏”“养生酒”“养生饮品”“养生药膳”“养生药浴”等系列产品。记者还注意到,去年浙江震元就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推出了秋梨膏、玉屏清润膏、睥卫宝膏、丁香猴头菇佛手茶等多款养生茶、养生膏产品。
去年3月,白云山母公司广药集团发布了首款草本啤酒——凌爽草本精酿啤酒,作为中药和精酿啤酒跨界产品创新项目,草本啤酒的定位是解决不易诱发痛风的啤酒的开发难题。当年8月,广药白云山本草精酿啤酒(广州)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广药集团全资持股,主要从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今年以来该公司在啤酒商标注册、啤酒瓶贴外观专利授权等方面动作频频。
中药企业纷纷进军茶饮市场,依托中医领域的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研发具有独特功效和良好口感的中药茶饮产品,这不仅可以为企业打造新的营收增长点,还能够提升其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
不过,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相生。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当前茶饮行业竞争激烈,存在一定同质化的问题,内部普遍存在“内卷”现象。中药作为药品,即便副作用较小,但将其融入茶饮当中制成日常饮品长期饮用,依然使不少消费者心中产生顾虑。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认为中医药企业涉足茶饮行业的劣势调研中,有51.69%的消费者对中药茶饮的真实功效存疑,认为其养生功效可能没有宣传的那么突出;47.94%的消费者认为是药三分毒,难以判断长期服用的危害;46.82%的消费者担心发生被欺诈的现象。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药企业布局贴近年轻人的中式养生赛道,是“品牌年轻化”的有益尝试,但还需要在拓展茶饮品类、丰富消费场景方面做进一步探索,挖掘中药茶饮背后的医学功效和文化底蕴。同时,市场主体应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健康的产品选择,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