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23 19:00:39 股吧网页版
兼具高壁垒和长期成长属性 这个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002007_0]

  本周A股的表现依旧疲弱,市场信心严重不足。这种行情,除了“不追高”的提醒外,钱研君实在没啥特别要说的。如果不打算彻底离开市场的话,还是要多做一些知识储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血制品行业的基本面情况以及投资逻辑。

  政策壁垒高,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液、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用于治疗和预防的蛋白或细胞组分的统称,主要有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等三大类产品。

  在国际上,血液制品生产用的原料血浆通常分为回收血浆和单采血浆两种。回收血浆主要是医院将全血中的血细胞提取后剩余的血浆;单采血浆则是通过单采血浆技术从人体内采集的血浆。

  在中国,回收血浆不允许用于血液制品的生产,原料血浆只能通过单采血浆技术采集。

  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由公司自身控制的单采血浆站,从血浆站采浆区域的户籍的健康居民(献浆员)收集。血浆采集到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在生产企业内部完成,产品经过批签发后,直接销往药品经营企业(经销商)、医疗机构,最终由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

  全球范围内,血液制品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态势,行业高度集中。随着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全球血液制品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目前国外仅剩不到20家血液制品企业(不含中国)。CSL、基立福、武田、奥克特珐玛等4家血液制品巨头,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对于血液制品行业,国家自2001年5月起,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

  目前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且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行业的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稀缺,外延并购对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金证券认为,近年来,国内血制品行业收并购事件持续落地,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血浆供应紧缺的情况仍将持续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血制品行业的供需情况。

  先来看需求端,市场规模稳定提升,人口老龄化及适应症拓展夯实长期增长逻辑。

  全球血液制品市场长期维持稳定增长,根据MRB统计,1984年至2020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从16亿美元增长至约266亿美元,复合增速约7.9%。

  我国血液制品消费结构显著区别于全球其他地区,根据MRB统计,2018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份额中约60%为人血白蛋白,显著高于全球及欧美地区占比。

  国金证券认为,白蛋白在国内应用科室较广泛,老龄化背景下,院端刚需有望持续提升。此外,静丙是全球血制品市场扩容重要驱动,我国人均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再来看供给端,血浆供给缺口持续存在,采浆规模增长有望提速。

  根据MRB数据,全球范围内血浆供给和需求的分布较不均衡,北美地区采浆量约占全球65%(2020 年),但白蛋白和静丙的消费量仅占全球的19%及48%,供给相对过剩。亚太地区血浆采集量仅占全球19%,但白蛋白和静丙的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53%及20%,即静丙大体维持供需平衡,而白蛋白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

  我国对进口血液制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1985年开始,国家禁止除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的进口。据国金证券测算,目前进口白蛋白仍占据国内白蛋白市场近2/3份额,国内原料血浆供应能力距离满足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

  浆源拓展方面,“十四五”以来,行业内新浆站持续落地,尤其是头部公司持续加大开设新浆站工作力度,国内原料血浆供应规模稳步提升。2023年我国新增在营浆站33家,全年共采集血浆12079吨,同比增长18.6%。

  国金证券认为,考虑到我国血浆供应距离满足国内白蛋白需求水平,仍存在较大缺口,同时原料血浆采集到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仍存在一定周期间隔,因此我国原料血浆供应紧缺的情况仍将持续。

  风险提示:1、产品安全性导致的潜在风险;2、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3、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4、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

  好了,今天就和各位老铁聊到这里,祝大家周末愉快!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