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面临着剧烈的行业变革。
在这场产能出清的淘汰赛中,车企该如何抓住机会留在场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看来,“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要抓住两条主线,首先是高效率和低成本,这是车企的生命线,而在软件和底层硬件上的持续创新能力则是车企能成为最终赢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他也指出,尽管中国企业取得了可以引以为豪的成就,但从全球来看丰田和特斯拉依然是中国车企的榜样。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业积累底蕴的充分释放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标志性时刻。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22.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尤为亮眼,年产量在首次突破1000万辆,预计将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10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达到68.9%。而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7.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8.4%),美国仅为9.5%,日本更是仅有3%,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张维表示:“中国汽车出口量问鼎全球,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已经拿到了新能源车电动化的‘通关’密码,彻底攻克了这个产业,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车将轻易席卷全球。”
今年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国际经济学教授Richard Baldwin发表了题为《中国是世界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的文章。他统计OECDTiVA数据库的数据得出,按总产值计算,2020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高达35%,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和德国的9倍,超过第二到九名的总和。
张维认为,“巨大的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是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并非弯道超车,而是中国制造业的厚积薄发。”中国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力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崛起了两家万亿级市值的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还出现了数家千亿市值、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赛力斯、汇川技术、亿纬锂能、三花智控、拓普集团、赣锋锂业等。
淘汰赛开始,未来将更加惨烈
张维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辉煌的成就也宣告上半场结束,下半场的淘汰赛开始加速。”
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是国内需求量的2.1倍、全球需求量的1.2倍,产能利用率为54%。同时,方正证券研究所统计,国内主流自主及合资车企,2024年1-9月的年化产能利用率只有55.6%。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我们看到行业依然有强烈的意愿和能力去进一步扩张产能。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产能过剩和产能出清。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
如今,车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一天之内9家车企接连宣布降价促销”的新闻。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价格同比下降了12%,全行业一半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为零或负。行业竞争将很快进入刺刀见红的阶段,当筹码越来越大,要留在牌桌上,将越来越难。
从各家车企的具体营收数据来看,许多传统车企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奔驰、宝马、大众等跨国巨头均出现了30%以上的净利润跌幅。国内车企龙头上汽、广汽等亦是如此,上汽归母净利润跌了39%,广汽更是跌了97%。
张维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重复家电等行业的路径。以空调行业为例,中国的空调行业自1998年以来经历了数轮扩产、价格战,进入成熟期后又不断整合,行业内公司较高峰期减少了97%,最终行业走向少数巨头垄断的格局,并从中国成功走向全球。下一步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从高度分散迅速走向集聚,最终进入相对寡头阶段,一场更加激烈的淘汰赛即将开始。
什么样的车企会成为最后赢家?
早在2019年造车大潮如火如荼之际,张维就发表了一篇《为什么没有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的文章。当时他分析,造车是一个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500亿到1000亿元资本长期投入的行业,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需要长期的工业积累。在这样一个高度成熟、竞争激烈的行业,仅依赖商业模式创新和单一产品的吸引力是无法成功的,烧钱模式不可持续。或许造车新势力中能有一两家最终杀出来,但这是很难判断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造车新势力并不划算。
过去的5年里,造车新势力们绝大多数已经以失败告终,即便存活下来的大部分依旧岌岌可危,而已经摆脱生死线的更是屈指可数。站在当下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最终的赢家会是谁?张维的答案中依然没有造车新势力,在他看来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赢家的画像只有两种。
一种是拥有深厚的汽车产业积累,同时又能坚定、快速转型的传统车企。“汽车行业需要长期主义,需要企业家精神,国企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难以解决公司治理和激励问题,一个任期很短的领导者是不可能把企业做好的,未来的赢家一定是优秀的民营企业”,张维表示。目前,中国市场销量最高和出口量最高的车企分别是比亚迪和奇瑞,均为民营企业。
比亚迪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了5022.51亿元,净利润262.48亿元。无论营收、净利润还是销量,比亚迪现均已成功跻身全球车企前10名。这家在2011年还被马斯克认为不配当对手的企业,如今已经超越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名,双方的营收也几乎持平。据奇瑞数据,今年1-11月,奇瑞出口量已突破100万辆,连续第22年位居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第一。
另一种是具备深刻用户洞察和强大迭代能力的科技消费电子巨头。像华为、小米这样的企业,在原有的行业已经建立起成功的体系,同时在用户洞察和快速迭代上具备优势,这些经验和能力是可以迁移到智能汽车产业的。再加上这类企业往往“口袋”很深,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长期的投资和研发,这是其他新兴车企难以比拟的优势。“我大胆地预测,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三巨头’将是华为、比亚迪和奇瑞,小米、吉利等也将成为有力竞争者”,张维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