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1-14 10:47:01 股吧网页版
2025,出海的“双重焦虑”怎么破?|2025之问⑥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卉

  “星巴克里,总有中国人在谈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大生意;马路上比亚迪、名爵的电动车越来越多;小米电动滑板车在欧洲的大街小巷里穿梭;货运火车站里,堆满了来自中国、标着中海中远的集装箱……”专门服务中企出海中东欧国家的梁大鹏,在短视频里用这样一连串场景描述他眼中中国制造出海的火热景象。

  尽管对中国企业而言,“出海”早就不是新名词,但却从未像现在这样被关注和热议。

  2024年两会期间,TCL创始人李东生直言“不出海就出局”,引发热议,这一话题随后热足一整年,并持续至今。

  梁大鹏明显地感受到了这波中企出海热度的升温。“2024年,我们的业务量增加了至少一倍。”作为利安达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匈牙利分所执行合伙人,他的日常工作,是为中国企业投资落地匈牙利、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等国提供法律和财务等咨询,这让他对中企前来投资的热情深有体会。“最多时,我们一天就接待了6家上市公司。很多人是一下飞机就直接来我们公司,谈投资设厂的事。”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梁大鹏这样说。

  梁大鹏所在的欧洲,只是中企出海的窗口之一。有统计显示,仅以中国上市企业为例,海外收入总额已接近10万亿元,占企业总营收比重持续上升。2023年,超过3500家A股上市公司开展了海外业务,占比超过66%,创下历史新高。

  为什么是此时?

  新一轮的出海,为何是此时?

  李东生的逻辑很简单:现在中国制造占全球制造产出的30%,而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总量的20%,这20%里还包括中国进口的产品,所以中国制造有很大的比例必须要全球消化,参与国际循环。

  避开内卷,寻找新增量,规避关税、为大厂提供配套、降低劳动力成本等,被认为是新一轮出海的主要动因。

  国内制造业严重内卷,促使不少企业走出去寻找新蓝海。而很多在国内残酷竞争中胜出的商业模式,在全球也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华为、大疆、小米、比亚迪等一大批中国高科技企业和新能源“天团”大规模出海,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实力,也为中企新一轮出海提供了强大动力。

  出海的不只中国制造,还有中国IP。

  为日漫韩剧上头的中国网友,在2024,就体验了一波中国IP的“反向输出”。

  泡泡玛特的IP——LABUBU在东南亚火成顶流,国内首款3A游戏大作《黑悟空》让国际玩家“上头”,国产小游戏全球圈粉,微短剧出海也风头正盛。

  两难的选择

  但是,走出去,并不都是乘风破浪,还可能遭遇“水逆”。

  诸如“不出海就出局,乱出海必出局”“不出海等死,乱出海找死”这样的两难选择,正映射着中国企业的生存焦虑。

  出海须谨慎。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一次演讲中就谈到,一些曾出海越南、泰国的企业,几年后回去的很多。因为企业去的时候,只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便宜,如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当时大约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柬埔寨、印尼更低。但始料未及的是,在当地雇三个工人,效率可能才抵上国内的一个工人。加之当地产业配套不齐全等种种因素,令企业举步维艰。

  “在出海中企做的几乎每一个决定里,都蕴含着风险。”在梁大鹏看来,仅以中企出海欧洲为例,技术标准不一样,市场体系不一样,面临的风险就可能涉及政策、税收、市场、供应链以及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风险可谓无处不在。”梁大鹏告诉记者,部分走出去的中企在海外就面临管理失控风险,如当地管理层不听集团的安排等状况不断,导致投资出问题。

  而此前像小米、OPPO等在印度被罚款,也凸显出海面临的政策风险。所以企业出海,一定不能盲目,必须把控风险对冲风险。

  阵痛在所难免。

  当“出口经济”变“出海经济”,这背后是一个时代发展动能的转换。

  出海不只是为了应对国内市场饱和,更是为了打开企业成长天花板。

  有统计显示,也曾经历大规模出海潮的日本,如今在海外有8万多家企业,“Made in Japan”有70%来自于海外,海外市场由此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稳定器。

  中企能否复制?尚未可知。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海企业数量显著增加,注册增速达到23%。

  “要加速推开世界的门,去我们知道的地方生长,去所有我们到过的和没到过的地方寻找机会。”1月10日,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主题演讲中,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展示了美的全球突破的决心,也吹响了中企新一轮“走出去”的号角。

  2025,当特朗普2.0时代叠加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各种风险交织暗流涌动中,在“不出海就出局”“乱出海必出局”的双重焦虑中,如何寻找解决方案,是中企必须直面的“灵魂拷问”。

  文|记者李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