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A股市场步入了年报季前的真空期,叠加外围因素扰动和春节效应,主力资金似乎无心恋战,上证指数基本上围绕3200点来回震荡。不过,A股再怎么弱势震荡,目前的日成交金额依旧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实属不易。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可以看看B股,其交易已经愈发冷清。
举个例子,还算是绩优股的飞亚达B股,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全天仅成交了1股,堪称“奇迹”。进入2025年以来,其每天的成交股数也只有1万股左右,今年唯一一个交易日成交数量达到5万股,还是因为大跌吓出了一些恐慌盘。公开数据显示,飞亚达流通B股总共有4058万股,按每天1万股的成交计算,换手率大概在0.02%左右,几乎处于一个没有多少买卖的冷清状态。
决定股价的因素有很多,而每天的买卖成交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基本面不错的公司,如果在二级市场上缺乏流动性的支撑,那么,股价和估值会慢慢被“拖死”。比如前述的飞亚达B股,由于二级市场交易极度低迷,其股价只有6.75港元,已经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8.8港元。由于飞亚达是中航工业旗下的央企子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则意味着国有资产保值面临压力。因此,前几年公司也在不断回购注销B股。截至2024年2月底,飞亚达总共回购了935.58万股B股,并全部注销,由此付出的成本为7040.18万港元(不含交易费用)。但是,由于此后再无回购进展,市场没有了可以期待的承接资金,飞亚达B股的股价也随之一蹶不振。
B股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就算A股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B股依旧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制度革新。十多二十年来,B股不仅基本丧失了融资功能,也没有起到多大的吸引外资的功能,交易功能也在逐渐丧失。但就是这样一个市场,仍有不小的“存在感”,为什么呢?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因为有B股的拖累,不仅股价估值被向下牵引,而且资产整合注入也因为B股股东的身份问题,面临着很多难题。
B股问题的解决如何破局,目前仍无明确的预期。不久前,A股上市公司海联讯整合了B股上市公司杭汽轮,实现了杭汽轮的回归A股上市。这样的整合是否具有示范效应值得关注。海联讯和杭汽轮都是杭州国资旗下的公司,海联讯虽然身处A股,但业绩比较差劲;杭汽轮虽然业绩好,发展前景也不错,但身处B股无人问津。这样一种整合方式实现了“腾笼换鸟”,有望迎来双赢的格局。
其实,很多同时有A、B股的公司,更容易实现这样一种整合,特别是资金实力雄厚且B股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的公司,更应该全额回购注销B股,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又可以提升A股公司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