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庞成实习生孔淑婧、庄颖桐 广州报道
安徽广德、10GWh、储能工厂与研发基地、计划总投资50亿元。这是老牌电池企业——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鹏辉能源)最新公告的投资计划,也是其近四个月内第三次宣布的电池扩产项目。行业利润承压下的持续扩产,引发市场关注。“豪赌”背后,新增产能如何消化?
从鹏辉能源的年内布局来看,海外市场成为关键方向。近日,鹏辉能源总裁甄少强接受《新粤商》专访表示,今年以来鹏辉能源新增设立了新加坡、印尼、印度、西班牙、土耳其、智利等6个海外办事处,加上原有的美国、德国、日本办事处,鹏辉能源已设立九大海外办事处,覆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以及中东等多地市场。
但新能源海外市场也已渐成红海。根据InfoLink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末,中国主流锂电池制造商海外规划电芯产能已超579GWh,其中欧洲(353.4GWh)、美国(144GWh)和东南亚(41GWh)为重点投资区域。逐浪红海,这家2001年成立、2015年深交所上市的“老牌”粤商企业,如何突围?
专访中,甄少强坦言,“这两年,我们在出海的探索中有机遇,也有更大的挑战。”据了解,目前,欧美市场储能需求强劲,但需应对严苛的质量标准、合规要求和本地化服务需求,“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也迎来迅速增长,但市场稳定性、融资环境等方面的风险亦摆在眼前。
谈及新能源出海的下一步,甄少强认为,采取“双线发展”策略是关键,即在欧美市场深耕高端技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提供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的产品,以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为此鹏辉能源也在探索差异化出海路径,除目前采取的海外建厂、技术授权、与本地企业合作等方式外,未来还会考虑通过跨境电商、战略投资或并购等方式加速进入关键市场。
多方式协同突破出海“桎梏”
《新粤商》:今年鹏辉能源出口业务有哪些新增长点或亮点?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甄少强:目前,鹏辉能源主要出口市场以欧美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主,2024年以来出口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海外市场拓展步伐显著提速。今年公司新增了新加坡、印尼、印度、西班牙、土耳其、智利等6大海外办事处,加上原有的美国、德国、日本,已形成九大海外办事处。同时越南工厂稳步投产,本土化进度加快。目前,随着海外市场布局不断成熟,海外市场营收比例也在逐年爬升。
一方面来看,全球能源转型都在加速,特别是欧洲、北美、澳洲加速推进碳减排与能源转型,海外市场对优质储能产品需求不断扩大,对企业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要求很高,对于鹏辉能源来说是好事,我们在锂电行业有23年技术积累了,在储能领域也有13年的技术沉淀和项目实施经验,这几年我们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在全球也是在行业前列,所以有足够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去满足海外客户日益严苛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来自贸易保护政策等方面的压力切实影响着中国企业出海。例如,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法案的巨额补贴推动下,美国正加速构建锂电产业链。中国储能企业进入欧洲、北美等市场将面临更高关税和贸易壁垒,直接影响出口利润与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不过,鹏辉正通过海外建厂、与当地企业合作或者技术授权等多种方式突破出海“桎梏”。
《新粤商》:目前鹏辉能源的出海模式主要有哪些?未来是否有计划进一步探索其它出海路径?
甄少强:鹏辉能源的出海模式比较丰富多样。一方面我们在目标市场会建立海外办事处和生产基地,同时积极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深化本地化运营,另一方面我们会和客户携手出海,把运营和开发交给更擅长的企业伙伴,实现效果最大化。
当下,我们也正在探索其他出海路径,以满足不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将成为我们拓展部分市场的有力工具。同时,我们也会考虑通过战略投资或并购来加速进入关键市场。
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迅速扩展市场,还能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适应性,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全球市场环境在快速变化,我们需要灵活的方式来应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欧美市场VS“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新粤商》:面对欧美等成熟市场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鹏辉能源在产品设计、发展业态等方面有什么差异化布局?
甄少强:在欧美市场,我们的储能产品已进入多个国家,并在多个储能项目中得到应用。其中,欧洲是我们的重要市场之一,目前我们的户储、工商储、大储产品均有落地,一些重要的大储项目也正在洽谈,也签订了多个G瓦时级别的供货订单,海外项目主要用于平衡电网波动、峰谷套利节省电费、配合光伏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效率等。北美市场则受到《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的推动,客户对产品性能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体上看,欧美客户对准入门槛、环保法规及认证标准(如UL、CE等)要求都非常严格。因此,我们在这些地区着重推出具有高标准认证的储能产品,例如适用于电力储能的风鹏电芯314Ah,并通过IEC/UL/CE/UN/GB等全球认证,是鹏辉能源在欧美市场最畅销的电芯产品之一。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东亚、中亚地区,以及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地区市场,我们则采取更灵活、定制化的策略。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电力基础设施薄弱、供电不稳定的情况,在建设电力基础设施上有巨大需求,储能产品应用潜力十分可观。同时,这些地区的准入要求相对灵活,对产品的质价比、耐用程度、易维护性关注度更高。
因此,根据当地需求,我们推出了专为这类地区定制的储能产品解决方案,比如Magan系列液冷储能柜,确保产品运维便捷且售后频率极低。此外,考虑到这些市场的合作模式通常多样,我们在品牌推广中更多地通过与当地政府及企业深度合作,迅速建立本地服务网络,以增强鹏辉能源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响应速度。
《新粤商》:接下来还计划拓展哪些新市场?在选择出海市场时,有哪些关键考量因素?
甄少强:鹏辉能源未来的市场拓展将主要以欧美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心,同时澳洲、非洲、拉美等市场,我们也会逐步加强市场布局。在选择出海市场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政策环境与市场潜力、客户需求差异、准入标准与认证。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将面临双重机遇与挑战。在欧美市场,储能需求强劲,企业可借助高技术门槛提升品牌影响力,但也需应对严苛的质量标准、合规要求和本地化服务需求。而在“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储能需求同样增长迅速,但市场稳定性、融资环境等问题增加了风险。
因此,对储能企业来说建议采取“双线发展”策略:在欧美市场深耕高端技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提供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的产品,以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从多维度增强企业海外市场竞争力。
全球储能市场将经历深刻变化
《新粤商》: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鹏辉能源如何在这片“红海”中保持竞争力?
甄少强:随着全球清洁能源需求增长,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储能行业在未来将加速向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拓展,全球储能市场也将经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政策支持、技术标准、市场规模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许多国家已陆续推出专门针对储能的激励措施和补贴项目,以提高储能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未来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显著提升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市场规模,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欧美市场对本地化生产和环境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东南亚和南美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其次,全球储能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供应链的成熟,储能系统的整体成本正在逐步降低,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鹏辉能源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例如提升产品的能效水平、循环寿命、宽温域性能等,这些与客户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同时宽温域性能带来更广的适应能力,让我们的产品能够适应全球多种复杂的终端应用环境。
我们还在积极构建全球化的供应链和服务网络,并通过海外办事处提供本地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此外,鹏辉还持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连续进入海外客户非常看重的BNEF Tier 1榜单,强化Great Power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粤商》:未来,储能出海还有哪些瓶颈待解?从进一步支持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角度看,你有哪些建议?
甄少强:未来储能行业在全球市场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不同市场政策支持不均衡、技术标准多样化、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风险。
一方面,许多国家的政策资金和补贴有限,这导致企业在项目融资和成本控制上面临压力。与中国本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相比,海外投资建设周期长,单位产能投资成本是国内的2-3倍,这将增加企业的资金和资源压力,制约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各国的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化,也给储能系统的设计、制造和部署带来了复杂性。举例来说,欧美地区对储能产品的环保标准和电池的碳足迹有严格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上进行更多的调整。
此外,当前全球储能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尤为激烈。对于鹏辉能源而言,我们坚持在竞争中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为导向,但也不得不应对因价格下降而带来的利润压力。要在激烈的价格战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持续提升技术优势、优化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为更好支持储能企业出海,我们希望政府在政策层面提供更多支持,例如融资优惠和政策指导等,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海外市场的融资挑战。此外,加强行业协会和政府间的沟通,推动各国在储能标准和政策方面的协同,将更有助于中国储能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