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9-05 12:37:40 股吧网页版
直击民生银行中期业绩会: 聚焦客户经营、审慎扩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0016_0


K图 01988_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北京报道

  近日,民生银行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民生银行营业收入671.27亿元,同比减少44.12亿元,降幅6.17% ;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224.74亿元,同比减少13.03亿元,降幅5.48%。不良贷款总额648.9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98亿元 ;不良贷款率1.47%,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9.26%,比上年末微降0.43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还公布了2024年中期拟分红方案。即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30元、合计总额约56.92亿元,对应分红比率29.9%,与2023年底30%的分红率基本一致。中金研报认为,该行的中期分红落地有利于改善部分机构投资者现金流、增强投资者信心。

  9月4日早间,民生银行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民生银行高管层回应了零售业务情况、营收利润挑战、净息差管理、下半年重点规划等热点话题。

  “纵观上半年,民生银行客户数量稳定增长,客户基础持续夯实,业务结构优化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净息差开始企稳,可持续性收入也在环比改善,但仍面临负债增长压力大、资产投放竞争激烈、负债成本相对刚性等方面的挑战。”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在业绩会上表示,下阶段,该行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锚定资产端破局,负债端重构,实现存贷规模平稳增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耕客户经营,审慎扩表、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扩表较为审慎,资产总额微降,但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

  民生银行2024年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75,510.1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239.52亿元,降幅1.6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232.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3.50亿元,增幅0.87%,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8.58%,比上年末提升1.45个百分点。

  王晓永介绍称,贷款投放中,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绿色信贷等重点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福建等重点区域贷款占比达到65.00%,比上年末进一步提高。

  从负债端来看,“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民生银行主动压降高成本负债,优化负债结构。”王晓永表示,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负债总额69,413.7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57.93亿元,降幅1.36%,个人存款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31.64%,比上年末提升3.4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尤其是负债端的结构优化得益于聚焦客户经营。

  以公司业务为例,王晓永表示,民生银行深化客户分层分类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战略客户核心企业1,718户,比上年末增长19.47%;战略客户对公链上融资客户数23,627户,比上年末增长39.90%。中小企业授信客户数32,923户,比上年末增长16.78%。机构客户数37,252户,比上年末增长8.98%。

  在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方面,副行长石杰在业绩会上表示,民生银行依托于战略客户这一“牛鼻子”的牵引带动链上客户和中小客群发展。据其介绍,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战略客户供应链业务余额1,440.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8.64亿元;战略客户核心企业1,718户,比上年末增长280户;战略客户对公链上融资客户数23,627户,比上年末增长6,738户,规模、客户较三年前均实现了多倍增长;同时,民生银行实施了战客牵引中小客群工程,累计向中小客群推送营销线索4.3万条,获客转化成功率超20%。

  二季度净息差环比企稳下半年将多措并举稳定净息差水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以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多数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迎来净息差环比改善或持平,民生银行亦如此。

  据王晓永介绍,报告期内,民生银行生息资产日均余额70,645.15亿元,同比增长1.27% ;净息差1.38%,同比下降10BP,降幅同比缩窄7BP;实现利息净收入485.82亿元,同比下降5.36%,其中二季度利息净收入243.20亿元,环比实现增长。非利息净收入方面,受代理财富收入费率下降影响,代理收入同比下降,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85.45亿元,同比减少16.60亿元,降幅8.22%。

  谈及净息差管理,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表示,二季度民生净息差较一季度环比持平的主要原因是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力度,有效降低负债成本,推动净息差企稳。副行长石杰解释称,上半年民生银行集中精力优化战略客户存款结构,进一步助力整体存款成本和净息差的改善。

  李彬认为,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民生银行负债成本预计在下半年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但LPR利率下调、优质资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产收益率还将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对此,民生银行将多措并举稳定净息差水平,力争净息差年内保持平稳。

  首先,以负债成本管控作为主要抓手,着力控制负债付息率。一是拓展稳定低成本存款来源的同时,做好存量高成本存款到期降价续接工作,降低高成本存款占比。二是结合市场变化,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推进同业存单、债券发行等方式,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其次,民生银行将持续优化资产结构,着力缓解资产收益下行压力。一是提高信贷资产占比,根据市场形势和民生银行的潜力优势,聚焦重点业务,推动优质资产增长。二是加大客户结构调整,细化客户选择和分层分类经营,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提升综合收益。

  管理零售AUM突破2.8万亿元,将在按揭、消费贷、信用卡领域持续发力

  零售业务作为民生银行长期性、战略性业务,备受关注。据王晓永介绍,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零售客户13,203.3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7%。其中,私人银行客户增长 7.60%。管理零售 AUM 达 28,855.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543.04亿元,增幅 5.65%。其中,金卡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 24,650.82亿元,增幅 6.27%,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 8,392.68 亿元,增幅8.02%。

  “按揭规模的下降受市场多重因素影响。”民生银行副行长张俊潼表示,上半年虽然提前还款金额有所下降,但总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投放量小于还款量导致了按揭贷款余额的下跌。

  张俊潼称,下半年将夯实按揭业务“压舱石”作用,持续加大按揭投放。一方面,在渠道建设方面持续加强公私联动,推动重点一手房开发商的合作营销,提升重点客户及项目覆盖率和份额;同时,强化二手房头部中介机构合作,严格按照统一服务标准和体系,着力提升业务时效、产品政策及服务质量,提高二手房按揭业务占比。另一方面,从内部来讲,我们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持续提升审批效率和质量,加强按揭专业化团队建设,持续推进按揭专业化支行、专业化团队建设。

  “上半年整体按揭投放同比下降,但我行二手房按揭投放同比增幅达到32.5%。”张俊潼表示,民生银行6月份单月的按揭业务已经出现投放量大于还款量,规模开始企稳回升。在房地产市场稳定、居民提前还款平稳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将实现按揭业务规模正增长。

  在信用卡方面,受整体市场交易额下降的影响,该行信用卡交易和贷款规模也出现一定下降,但下降幅度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对此,张俊潼表示,将主动优化客群结构,加强信用卡业务回归支付本源,强化风险管控,努力实现“量”“价”“质”平衡的高质量发展。

  下半年,该行将继续通过商超场景下的全行一体化获客新模式,来推动一些重点项目。比如,民生山姆联名信用卡项目,该卡从8月1日上线至8月底,核卡数量已达106100张。张俊潼称,下半年着力将该产品打造成“信用卡市场中的突出且醒目的产品”。同时,该行还储备了此种大型场景合作类的优质项目,并正在推进中。同时,打造综合收单解决方案,夯实特惠生态体系,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作为首家在微信上线“分期支付”功能的银行,该行对接微信平台上的这个巨量交易市场,将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零售贷款中,我行自营类消费贷业务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在贷款余额和客户数增长方面成效显著。”张俊潼介绍,截至6月末,该行自营类消费贷业务余额增幅11.24%,本年新增签约客户数增幅达46.24%。下半年,该行预计将保持客户数和余额增速,争取全年自营类消费贷余额增长超20%。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