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在媒体分享会上表示,新一轮车企“价格战”或在2025年1月出现,相关补贴政策将提早透支市场需求,在车企加大产能的前提下,“价格战”将会持续。
紧接着,11月27日,价格战的端倪就开始出现,上汽大通向供应商致信,提出降本优化建议,包括材料成本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等五项措施,目标降本10%。
同时,比亚迪也向供应商提出降价10%的要求。汽车价格战下,整车厂将降价压力转向上游供应链,供应商面临利润压缩。为应对压力,部分供应商采取降低人力成本、用料标准等措施,可能损害汽车质量和消费者利益。随着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竞争加剧,市场格局将逐步明朗,消费者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27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汽车供应链人士独家获取的文件显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通)在25日向其供应商致信称,随着新车大量上市,市场供需失衡状况预计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导致价格战难以平息。“卷成本”将是2025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上汽大通希望供应商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大项目中,实现降本目标10%。
对此,上汽大通提出以下供应链优化建议。
一是材料成本优化:鼓励供应商通过更具竞争力的采购方案或技术创新减少材料使用。
二是生产工艺改进:支持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的工艺优化建议。
三是VAVE(Value Analysis & Value Engineering,指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实施:与大通协同设计零部件成本优化,缩短 VAVE断点及验证周期,并根据收益共享原则合作。
四是物流与仓储:与大通物流团队共同优化物流配送和包装运输方案,提升装载率,降低物流成本。
五是长期合作关系:希望与供应商建立稳固合作,规划未来成本节约。
供应商、消费者面临利益受损风险
与此同时,一封有关比亚迪于11月26日发送至其供应商的乘用车降本要求的邮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邮件标题为《2025年比亚迪乘用车降本要求》,落款是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邮件向供应商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进入“大决战”、“淘汰赛”,为增强比亚迪乘用车竞争力,提出所供货品降价10%的要求。
尽管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文回应称,这是基于公司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的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但供应商表示强烈不满:“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应立足于长期发展的全局高度,停止以无底线的压榨模式获取短期利益,而是应当推动供应链良性发展,共建公平、可持续的合作环境。”
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汽车价格战下,整车厂向上游供应链转移降价压力,会要求供应商提供降本方案、缩短供应商比价周期和延长付款周期、以低价劣质供应商替换稳定供应商等。对此,汽车供应商往往采取控制人力成本、降低用料标准等措施应对。比如:节约用电,白天停工、夜间开工;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掺杂回料;一些整车厂在质检和验收环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影响汽车整车质量和安全,损害消费者利益。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份额和价格之争更加白热化,预计到2025年或2026年,汽车市场企业竞争格局将逐步明朗。不过,摩根士丹利认为,与往年相比,全行业范围内的大规模价格战可能性不大,更可能集中在主力车型或新车型上市时通过增配减价策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