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厂,随着大烟囱吊装到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全船贯通。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全船贯通,二号船用时不到9个月,较首制船缩短2个多月,建造速度创纪录。
“单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全船贯通的用时看,外高桥造船建造邮轮的效率已比肩欧洲顶尖大型邮轮建造企业,包括‘师傅’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业内人士介绍,中国船舶工业在建造大型邮轮方面已经摸到了门道,正向系列化、精益化和高效化建造的新目标迈进。
邮轮全船贯通好比房屋封顶,意味着外形上已经完整,下半场的工作主要是内装工程和设备系统调试。看着已经“成型”的二号船,外高桥造船董事长王琦也有些自豪:“从完成度看,二号船的建造进度比首制船快一倍,在全船贯通时,内部很多东西都已装好,因此整体建造周期预计较首制船缩短8个月。”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国产大型邮轮二号船名字已经确定,叫“爱达·花城号”。该船较首制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客房数量增加19间,达2144间。
除了尺寸更大外,二号船船内部功能分区、娱乐系统、减排设施等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是一艘优化后的新邮轮。
国产大邮轮才造第二艘,效率已可比肩欧洲同行。船厂复盘认为,关键在于“总结经验教训”。
外高桥造船大型邮轮项目建造总监陈剑威曾告诉记者,在造首艘国产大邮轮时,设计建造团队交了不少学费。因此,在交付首制船后,外高桥造船花了一年时间进行总结提炼,复盘了所有踩过的“坑”,优化了二号船的设计建造过程,并进行模拟,梳理每个阶段各部门要做完成什么工作,以及每个阶段需要提前准备什么物料。
“造第一艘大型邮轮时,船上有个管道,看上去是没完成的状态,但我们不懂,所以不敢乱来,只能按着国外引进的图纸的顺序一步步来,到后面发现不对再返工修改,这样一来二去就浪费不少时间。”外高桥造船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很多工作提前做,而且有些工艺工法我们自己创新,因此建造效率和质量都显著提升。”
据悉,二号船的薄板线胎位周期缩短40%,设计改单下降80.15%,质量检验一次通过率达到98.86%。全船77个总段、42只分段的吊装任务,一次到位率达100%。
国产大邮轮二号船实现全船贯通。
两化融合带来质变
管理团队总结的经验教训,如何分解并快速传递给每位大型邮轮建造者?关键词是“数字化”和“信息化”。
外高桥造船是行业内首家通过国家两化(数字化、信息化)融合AAA级认证的企业。这得益于大型邮轮项目。大型邮轮有2500万个零部件,是大飞机的10倍、高铁的50倍。为完成这一巨系统工程,外高桥造船推出新一代智能造船云平台SWS TIME,并持续升级系统,将所有在建船舶纳入新系统管理。
“现在,我们已实现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转变。”外高桥造船信息总监袁轶说。
该平台集成设计、采购、物流、计划管理、完工管理等全流程生产管理信息,并实现千人千面的终端展示。每个人打开手机或平板上的APP,就能看到自己当天、当周、当月要做的工作,以及完成进度。
建造大型邮轮虽然极为复杂,需要几千人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但通过这样的分解,就变得清晰可量化起来。
“现在现场工人都不看图纸了,而是直接看平板电脑上的三维建模。我们也不再需要现场开会抓生产,哪里节奏慢了一看手机便知,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一般就解决了。”外高桥一位管理人员这样说。
SWS TIME系统也向供应商、船东、船检等开放。袁轶介绍,当船厂物料不足时,系统就会提前预警,提醒供应商无缝发货,确保生产节拍不停歇。
因为形成了行业生态,也带动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为此,外高桥造船成为上海市首批“工赋链主”培育企业。
依靠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单个生产环节,再用SWS TIME平台串联起所有生产环节。
智能化也是高端制造必不可少的“利器”。为了建造大邮轮,外高桥造船先是推出智能薄板车间,配置激光切割、激光复合焊、焊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车间负责人介绍,机器人换人胜在稳定、持续地作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并且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后来推出的智能仓储立库,是管理大型邮轮2500万个零部件的“智慧大脑”。它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持,所有货物扫码入库,由系统自动匹配物资类别,并根据物资重量和体积推荐最适配的仓储位置。此外,系统还会根据生产现场的情况,自动识别仓储状态信息,及时发布补货通知、调库移库准备等业务提示。
在配送环节,外高桥造船也实现了车联网,100多辆车能像打车软件一样自动就近接单,避免多跑路、多等待。
大型邮轮建造新纪录的背后,是中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也是中国船舶供应链体系的更新换代。王琦透露,二号船供应链的本土化比例已大幅提升,有效提升了建造效率、降低了建造成本。这背后,有海外邮轮供应商落户上海,也有国内邮轮供应链上企业的成长和产品升级。
“二号船计划于2026年年底前交付,后续的大型邮轮订单我们还在洽谈中,如果有第三条船,那对建造效率一定会有更高要求。”王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