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同步披露减产事宜,涉及多晶硅产能或超过120万吨。
两家公司均表示,此举是为了减少亏损,破除“内卷式”竞争,以促进光伏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消息背后,是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已率先响应“反内卷”信号,不仅将积极改善多晶硅供需错配情况,还为全产业链后续调整提供了前例。
龙头率先减产
12月24日晚间,通威股份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将逐步安排旗下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祥股份”)下属的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根据公司总体生产经营计划进行技改及检修工作,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
通威股份表示,当前,受西南地区冬季进入枯水期,电力价格环比提升影响,考虑光伏产业总体行情持续处于底部调整阶段,上述举动是为了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致力破除“内卷式”竞争,促进光伏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通威股份此前已披露减产打算。通威股份在11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考虑到当前多晶硅价格仍在底部盘整,公司正在研究减产方案,将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生产安排,并按照最经济的生产组态进行排产。
大全能源紧随其后,同样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公司将逐步启动对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工作,对部分产线进行有序减产控产。
除了响应“反内卷”外,两家公司均提到,当前减产有利于减轻亏损。通威股份表示,这有助于公司减少高纯晶硅业务经营亏损,预计将对公司总体生产经营及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大全能源表示,从全局来看,本次减产检修工作在提高生产装置未来稳定性及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公司经营亏损。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降幅明显,其中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82.72亿元,同比下降38.73%;归母净利润亏损39.73亿元,同比下降124.37%。同期,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60.05亿元,同比下滑53.37%;归母净利润亏损10.99亿元,同比下滑121.49%。
据悉,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高纯晶硅产能超过90万吨,大全能源新疆石河子、内蒙古包头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30.5万吨高纯多晶硅产能。这意味着,此番减产或涉及120万吨多晶硅产能。
此外,另一多晶硅大厂协鑫科技也传出减产消息,该公司多晶硅产能超过40万吨。有业内人士表示,头部企业集体减产,或将进一步改善当前多晶硅供需错配情况。
“反内卷”再升级
需要指明的是,本次停产与以往的例行检修有所不同,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把复产的决定权交给了市场。
通威股份表示,后续具体复产安排将根据项目地电力价格变化以及市场行情统筹规划;大全能源也表示,后续公司将视市场变化情况择机复产,并根据后续情况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大全能源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行业龙头率先公告降低排产量,强化了市场对硅料环节调控产能、调节产量、保价稳价的预期。2025年硅料环节有望迎来理性回归,行业新稳态的建立有望加速演进。
另有观点认为,这或与此前盛传的自律公约有关。本月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召开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33家企业代表就如何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进行了充分探讨,并在上一轮会议基础上,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坚决致力于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后有市场消息称,上述33家企业签署了自愿控产的自律公约,集体约定自觉控制产能和出货,避免盲目扩张。这份自律公约预计在2025年元旦前后正式生效。记者注意到,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集团均参与了上述座谈会。
对此,大全能源回应称,公司基于对市场形势做的充分调研、分析和研判,独立、自主、统筹实施部分产线阶段性减产检修工作,是公司执行层面对董事会应对本轮周期挑战所制定的“保现金”策略的高效执行;也是为严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规范企业自身行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行动上和形式上的积极回应。
事实上,今年以来,由于行业产能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明显,包括光伏行业协会在内的相关方,已经对反内卷问题组织过多次会议,并达成“反内卷”共识,“价低者得”的行业现状也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多晶硅期货合约、多晶硅期权合约分别将于12月26日、12月27日起上市交易,或能给现货市场带来一定利好。作为广期所首批多晶硅注册品牌和指定交割库,大全能源向记者表示,随着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企业可通过期货市场开拓出新的销售渠道,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并利用套保工具对冲未来价格的波动,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成本和业绩的预期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