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起进入水泥行业,20多年来,建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正茂眼见着一块块开采来的矿石,最终变成一袋袋出售的水泥,也眼见着水泥、房地产、能源行业的起伏变迁。
水泥行业无疑属高耗能行业。陈正茂印象深刻,在他上学实习的90年代,水泥厂还是粉尘漫天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而现在,这个在杭州建德李家镇诸家村洞山脚下,干净整洁的厂区,在昭示着某种变化。
水泥制作过程,是陈正茂口中的“两磨一烧”。传送带将矿石送至指定地点,先破碎成拳头大小的石块,再按比例加入铁矿与粘土,研磨至几微米的粉末。随后,经加热窑炉煅烧,窑内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左右。煅烧后冷却,熟料再次研磨,最后送进筒仓装袋,由货车运往各地。
其中,两条回转窑都安装了低温余热回收设备。陈正茂说,利用余热发电锅炉产生的蒸汽给水加热,热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办公楼、宿舍楼,作为供暖热源,有效节省了能源开支。
过年才回趟老家、平时吃住都在厂区的陈正茂深有感触。电气化设备的不断优化,包括收尘器升级、空压机技改、大型风机变频、全流程封闭改造等,让噪声减弱、空气变好,也让宿舍楼里晾晒的衣服清爽了起来。
作为一名水泥行业“老将”,陈正茂一直关注着水泥相关的市场行情。水泥市场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受“棚改”等政策推动,2015年起全国水泥行业产能开始扩张,2021年达到峰值,随后增速放缓。也是在2021年,全球能源格局巨变,国际能源价格一路飙升。国内煤价也随之攀升,燃煤发电企业面临“买煤难”“买煤贵”的困境,部分企业因缺煤停机,导致电力供应紧张。
陈正茂清晰记得那个生产线错峰停掉的夜晚。供不应求时产能缺失,这种痛感刻骨铭心。也是2021年起,在当地供电公司服务下,建德海螺利用厂区的水池水面、矿山区部分空地等打造了“光储一体化”并网项目。目前,厂区内光伏规模已达14.7兆瓦,减碳排的同时也降低了购电成本。
陈正茂还说,不久后,厂区里的采矿车会被换成电车。生物质替代燃料也派上用场。2024年海螺水泥燃料替代率已达11.13%。2022年起至今,每生产一吨水泥,电耗下降3度以上,煤耗下降4公斤以上。
基于对能源变革持续加深的认知,陈正茂还敏锐捕捉到绿电绿证的发展趋势。2024年该企业自发购买省外绿证8万张,抵扣碳排近2.6万吨。未来参与绿电购买,他也不想缺席。
通过开展能效诊断服务,供电公司还从经济贡献度、碳效水平、减排贡献度等维度,为企业勾勒出画像。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经研所工作人员表示,建德海螺水泥上一年度在经济贡献度、碳效水平、减排贡献度维度得分较高,“杭碳”等级为2级,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后续我们会依据‘杭碳’结果,建议政府对建德海螺的年度碳预算配额给予正向倾斜。
“用煤和碳排大户”正在努力转身,向绿色靠近。这也正是“双碳”实施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不论高耗能还是高精尖企业,绿色用能成为共识,全新的场景不断涌现。国网浙江电力也将加速推进能源的绿色、安全、经济转型,以此书写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