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从锦江酒店(中国区)获悉,12月12日,锦江酒店(中国区)宣布,将携手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推进锦江都城、暻阁、非繁云居、麗枫、锦江之星五个品牌落地东南亚市场。
双方计划由RIYAZ集团负责上述品牌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6个国家的项目开发、筹建支持及运营管理工作。
这也是锦江酒店(中国区)旗下品牌首次规模化出海。根据规划,未来5年内,锦江酒店(中国区)将与RIYAZ集团合力,于上述六国拓展超百个酒店项目,扩大锦江酒店在海外市场的份额。
国内酒店集团出海并不是新鲜事,只不过早前多以品牌收购为出海主流方式,具有一定实力的酒店集团通过“买买买”将海外品牌收入囊中。
例如,2015年锦江斥资百亿元现金收购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卢浮集团(GDL)100%股权。华住于2019年完成对德国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团——德意志酒店集团100%股权收购协议的签署,并在今年年初正式更名为华住国际。
虽然借助品牌收购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市场,但从财务数据上看,海外板块不仅没能带来正向增长,反而成为两家酒店集团业绩的拖累。锦江酒店(600754.SH)财报显示,过去的2023年卢浮集团录得净亏损3468万欧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仍达到949万欧元。
此外,卢浮集团资产负债率高企,锦江酒店频繁为其借款提供担保。今年9月份至今,锦江酒店先后发布四次《关于为全资子公司GDL提供担保的公告》,担保额度最高达到7350万欧元。
华住集团(1179.HK)方面也类似,2023年华住国际录得净亏损3亿元左右。对此华住强调,2024要继续推动海外的轻资产转型,持续专注降本增效。
洛桑酒店管理机构亚太区首席顾问夏子帆认为,考虑到之前重资产模式出海的失败,新一轮酒店集团出海不可能再次押注重资产模式。“目前国内的头部酒店品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正是轻资产模式出海的关键时刻,在海外市场进行品牌和管理的输出。”
从客观市场环境来看,近年来,本土酒店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内卷,ADR(日均房价)、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等核心经营指标显著承压。为了寻求更大的增量,酒店集团也不得不向外扩张。
除了锦江酒店之外,近两年德胧集团、尚美数智酒店集团等都在加速出海。
11月下旬,尚美数智在中国酒店数智华出海研讨会中宣布,正式成立尚美国际事业部,重点在东南亚、中东、中亚等核心区域开展业务。
德胧集团从去年开始布局印尼市场,今年9月完成新一轮在印尼新首都区域的投资,计划在该区域开发一个集酒店、服务公寓、办公楼和购物商场的综合区。
对此,旅游酒店行业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分析称,中国酒店市场供大于求,住宿业的竞争态势愈加明显。此外,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回暖,各国游客出行频率的大幅提升为本土酒店布局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这是本土酒店出海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锦江此次布局的东南亚市场为例,东南亚不仅是全球旅游度假胜地,也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据马来西亚旅游局的统计,2024年1月-9月,有250多万中国游客到马来西亚旅游,这不仅超过了2023年的全年,也超过2019年同期的水平。印尼中央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1月至6月,已有569191名中国游客访问印尼,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
锦江方面称,锦江酒店(中国区)将以马来西亚为核心,并向东南亚其它潜力市场辐射。较之成熟饱和的酒店市场,上述地区的酒店连锁化率较低但正逐步拉升,市场开拓及管理成本较低,酒店从业人才丰富,且华人比例较高,未来规模化发展潜力巨大。
界面新闻注意到,此次锦江规模化出海的酒店品牌覆盖多个类型,既有经济型品牌锦江之星,也有中高端品牌锦江都城、麗枫,此外还包括高端度假品牌暻阁和非繁云居。
其中,锦江之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目前品牌总规模超1000家。锦江都城是锦江酒店(中国区)中高端赛道的核心品牌,目前品牌总规模突破450家,已开业门店超200家,遍布中国150多个城市。
夏子帆认为,锦江所挑选的这五个品牌在其品牌矩阵中运营能力都比较强,开发起来难度较低。此外,覆盖高中低多个档次、打出组合拳,更能满足投资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