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怡球资源与太仓市相关部门之间的土地纠纷再度升级。
1月6日晚间,怡球资源公告称收到太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称太仓资规局)《关于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决定》(下称《决定书》)。
图据上市公司官网
在《决定书》中,太仓资规局表示,经负责人集体讨论后,将对怡球资源2010年所获地块作出收回决定,并报太仓市人民政府批准。怡球资源需在接文后五日内,持土地使用权证到太仓资规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注销手续。逾期,将直接注销对应的土地使用权登记。
在最新公告中,怡球资源的措辞严厉,“硬刚”太仓资规局,指出其在程序和实体上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并表示将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方式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针对怡球资源提出的问题,1月10日上午,太仓资规局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道:“从事实来看,第一,这块土地已经闲置了14年(现在已接近15年);第二,港区跟怡球资源签订了投资补充协议,这也是白纸黑字双方签订认可的。”
至于程序上,上述负责人则重申是依据双方约定的条款而做出了收回决定,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观点,收回程序是合理合法的。假如他们提出行政复议或诉讼,我们肯定会积极应对,我觉得这也是企业的一个权利。”
“为何这么多年后才决定收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企业能有项目来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对地方经济作出贡献。但如今走到这一步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怡球资源确实没有提出任何项目,我们认为长期闲置国家资源造成的浪费是非常不应该的。”上述负责人解释道。
纠纷升级|公司:程序实体上存重大问题 地方:收回土地程序合理合法
2024年8月,怡球资源一纸公告将公司与太仓市相关部门之间围绕土地使用权产生的纠纷推至公众视野。据公开信息,怡球资源曾在2010年与太仓市国土资源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涉及的宗地面积为14万平方米,出让价格为3519万元。14年过去,因该地块仍未获开发,且有招商需要,太仓市相关部门决定将地块收回。
去年8月14日晚,怡球资源公告称,公司约209亩土地的使用权将被收回。4个月后,怡球资源又披露,收到太仓资规局的《拟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2》)和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港区管委会)的《补偿决定》。
去年底,怡球资源参加了由太仓资规局组织的听证会,并在今年1月6日收到《决定书》,也是这份《决定书》引发了怡球资源的强烈反对。
公告中,怡球资源认为太仓资规局此前出具的《告知书2》存在事实认定不清、程序错误、适用法律不当等严重问题,并据此提出听证。“但资规局在听证前后未保障公司的阅卷权,未交换资规局作出《告知书2》所依据的证据,公司在资规局组织的听证会中也明确提出前述问题,但资规局仍坚持出具《关于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决定》,公司认为资规局此行为无论是程序上还是实体上均存在重大违法。”怡球资源称。
1月10日,太仓资规局方面则向记者解释称,自然资源部的听证规定与法院有所区别,实际并没有规定听证前双方需要交换证据或者提供答辩的材料。“实际上我们整个听证程序是依照自然资源部的听证规定来开展的,本质也是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便民原则,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我们整个收回程序以及听证程序也充分保障了怡球资源陈述申辩听证的权利。”
据此前报道,政府部门与怡球资源签订的项目补充协议中有一条明确约定,乙方(指怡球资源)同意在成功上市后3个月内与甲方(指政府部门)共同确认项目的最终选址,若3个月仍无法确认,而甲方有招商项目需使用212亩土地(协议原文如此),则甲方有权收回该幅土地,甲方应在收回土地前提前一个月告知乙方,乙方应积极配合,将土地归还甲方。
各执一词|公司:原土地面积较小欲另行选址 地方:企业海外投资相同项目
按原计划,这块位于太仓市港区协鑫东路以北、六里塘以东的地块将被投入到“年产27.36万吨的废铝循环再生铸造铝合金锭项目”的建设中,该项目也是怡球资源上市募资的主要标的之一。
但拿地后,怡球资源迟迟未动工。自2011年,太仓市相关政府部门就已就该地块的开发问题与怡球资源交涉,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提及购买该地块的历史缘由,1月10日下午,怡球资源方面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主要因原厂周边土地用途改变,环保要求导致募投项目无法在原厂周边落地,因此才选择另寻地块开发。
“公司在2001年建厂时所保留用地是完全满足募投项目用地面积与性质的,但2005年时,政府方面改变了怡球资源周边土地规划,在公司南面的再生资源加工区地块上开工建设住宅区。由于新建住宅区距离我司不到300米,受到国家发改委《铝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第64号)公告的限制,居民区一公里范围内不得新建铝冶炼企业,直接导致公司募投项目无法在公司现有沪太新路388号地块上落地建设。”
2010年,怡球资源与太仓市国土资源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012年,怡球资源成功上市后,对地块提出了新的要求。怡球资源2012年年报显示,从生产规划及长期发展考虑,“异地扩建项目”现拟建地块面积偏小,已无法实现该项目的完整建设。公司正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努力争取更大面积的地块用于“异地扩建项目”建设。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提出换地需求后,怡球资源曾向港区指定过一处心仪地块,但该地块彼时的用途仍为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在基本农田和解后,还需要建设许可、用地指标等各类配套完成后才能用。2010年对方拿了地块,2012年上市后才和我们说要换地,我们也帮着做了相应的工作。但是到2015年的时候,公司去马来西亚建厂了,跟我们这个项目是一模一样的,那我们就不能再给(地)了。”太仓港区一相关工作人员称。
上述说法亦可从怡球资源的公开发声中得到部分印证。怡球资源曾在投资者交流平台提及,“由于港区管委会一直无法完成土地性质变更手续,也无法解决土地指标等问题,以致港区管委会迟迟没有向公司提供任何可供招拍挂的适用的新地块”。
与此同时,自2015年起,怡球资源开始多次变更募资用途。比如2015年3月,怡球资源变更“异地扩建项目”中未投入募集资金2.04亿元和“建设研发中心项目”中未投入募集资金7690万元,合计变更募集资金2.81亿元用于“美国建设24万吨废铝料自动分类分选项目”,该项目后续变更为用于购买Metalico,Inc 100%股权。
到了2015年6月,怡球资源再次将“异地扩建项目”中未投入的募投资金4.57亿元变更用途,对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马来西亚年产21.88万吨的再生铝合金锭扩建项目。
谈及转投海外,怡球资源公开回应称,主要因港区管委会无法按与公司签订的《怡球项目补充协议》之约定置换新地块给公司用于募投项目建投,公司为使募集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本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被迫将募集资金通过合法程序用于公司马来西亚子公司“年产21.88万吨的再生铝合金锭扩建项目”。
争议核心|公司:不存在囤地不开发情形 律师:本质上是经济赔偿问题
在双方多轮隔空博弈中,怡球资源数次对外发声,表示不存在囤地不开发情形。
“公司购入该地块后,曾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研讨对该地块进行开发,除募投项目外,公司曾提出多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希望推进该地块的开发利用。但受多种因素限制,项目最终未能落地。譬如2022年9月,公司曾向太仓港经开区管委会申请‘新建5400吨/年重介质分选用雾化硅铁粉项目’,但未获核准。”怡球资源称。
但在港区管委会看来,数年间,怡球资源真正能够拿出来申报材料的项目仅有雾化硅铁粉项目一个。“这个项目不符合我们化工园区产业定位,所以我们当时预审是不通过的。”
1月10日,港区管委会聘请的律师向记者分析称,双方的矛盾表面上是对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提出疑问,实际上是经济赔偿的问题,“怡球资源想要更多赔偿”。
据《补偿决定》,涉及收回土地的经济补偿方面,港区管委会表示将在土地使用权证注销后按照协议相关条款退还公司为领取该土地使用权证支付的费用,但不包括契税、登记发证费、公证费及管委会向太仓市级以上部门缴纳的各项税费。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该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账面原值为3627.65万元,累计折旧及摊销1076.20万元,账面净值为2551.45万元。
2024年12月,怡球资源的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分享了一组数据,他提到:“根据公司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公司的评估结果,政府计划收回的土地周边地块的平均价格大约在每亩70至80万元之间。”相比之下,2010年公司购买土地时的平均价格仅为每亩约16万元。
两者的差距,让怡球资源无法认可港区管委会方面给出的经济补偿。
1月10日下午,一位接近怡球资源的人士向记者直言:“十几年前,花了3000多万元买地,十几年后的时间节点能还是3000多万元吗?我们愿意配合政府,也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土地问题,但是不能当初成本多少,就给多少。这不是想解决问题的一个态度。”
上述人士表示:“在与政府的沟通中,怡球资源作为应获得补偿的一方,不可能主动向政府提出具体的补偿金额。这块土地具有公允价值,且周边已有企业拆迁的先例。我们一直要求政府提供补偿方案,然后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讨论其可接受性。然而,到目前为止,政府尚未向我们提供任何具体方案。”
对于补偿价格的问题,太仓市相关部门认为怡球资源给出的评估依据并不客观。港区相关用地的均价曾在2024年7月有过一次上调,约在每亩30万元。在此之前,土地均价与怡球资源拿地时成本接近。
1月10日上午,港区管委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进一步解释说,怡球资源所提到的周边补偿案例,实际上涉及的是因规划或其他原因需要拆迁的正常生产企业。“公司项目本身正常生产,且对地方有投资有贡献,走的是拆迁补偿程序。而怡球资源这块地是闲置的,没有任何开发。既对地方没有贡献,也对国家资源造成这么长时间的闲置。政府在收回土地的时候,依据当时的协议给予补偿,我觉得已经是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企业的合法权益,跟拆迁补偿应该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