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四大行除中国银行外,股价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中国银行盘中股价也与历史高点持平。其中,工商银行(601398)收于6.7元,年内涨幅达47.5%;农业银行(601288)收于5.19元,年内涨幅为50.4%;中国银行(601988)收于5.36元,创下历史收盘新高,盘中最高5.40元/股,与10月8日高点持平,同为历史新高,年内涨幅为41.3%;建设银行(601939)股价为8.62元,年内涨幅为39.7%。
虽然相比于各种题材股、小盘股,四大行短期的涨幅不一定惊人,但贵在持久。在四大行股价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后,相当于已经收复了大盘在3674点的高地。四大行的股价年内不仅大幅跑赢大盘,也跑赢整个银行板块。
今年银行板块的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月,整体市场不断走低,风险偏好持续下降,避险情绪和“资产荒”推动银行板块一枝独秀,四大行几乎领涨整个市场。
第二阶段是9-11月,受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刺激,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提升,整个市场也从底部大幅反弹。银行股也跟随市场有所上涨,四大行股价也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但在这一期间银行股的表现要弱于大盘。
第三阶段是12月至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为“适度宽松”,上一次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要追溯到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降息预期和资金供需缺口扩大,推动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并跌破1.7%,12月内已累计下行超30个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行至1.95%附近。
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是各种资产定价的锚。在资金寻找高票息债券而不可得的背景下,转而增持高股息的高质量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了理想的替代,而四大行具有较高的股息率、稳健的经营和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比例,自然成为大资金的首选。
以2023年年度分红和12月23日的收盘价测算,即便是在年内股价已经大涨的情况下,四大行的股息率仍在4.5%左右,而且四大行的现金分红比例均达到30%,且在2024年都实施了中期分红。
在利率下行的同时,保费开始恢复增长,险资面临较大的配置压力,它们也在不断增持四大行的股票。比如,12月18日,据港交所披露的公告,平安资管在场内增持6725.5万股建设银行H股股份,耗资约4.24亿港元。此番增持后,平安资管合计持有120.54亿股建行H股股份,占建行H股总数的5.01%,占该行总股本的4.82%。年内平安资管已经多次增持工行股票,其持有工行H股的比例已经达到15%。
许多机构预计,202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可能会进一步下探至1.5%。相比如此之低的国债收益率,四大行目前4.5%左右的股息率对债券类资金来说无疑仍极具吸引力。
图:A股上市银行股股息率
数据来源:Choice、《财中社》整理。注:股息率基于12月23日股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