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认为回购让公司损失真金白银20亿元,因为159亿股的股本,高价回购的是19年增发,每股3.5元,21年10送3的稀释了价格股票。实际上以24年下半年业绩算,每股也仅仅增加1分钱的利润。而且实际回购造成海控股价的低迷,投资者损失更加惨重。开始回购到今天每股已经跌去0.5元以上了,海控又破净资产了。20亿元,作为投资或者减少海控债务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回购增加的利润以24年下半年比较好业绩(红海事件影响)算也仅仅增加每股1分钱,159份之一的数值在A股市场投资者恼里也是大数据。就让衣袋空空的金融消费者高兴若狂。而且打压股价回购的真正的损失却没人有所反应。看来破净资产,PE4.0也是应该的了。好的都已经是长期投资者。要的是分红了。耐心资本说的是海控股友们。国家队等等基金机构都不是。
市场有炒作机会肯定是基金机构不可能在海控炒作,它们认为海控没有机会,即使海控的回购也不是炒作机会,钱凯港口,盐田港,上汽安吉物流投资都不是重大并购重组的利好,不值得炒作,反而有可能达成一致,它们减持,海控接盘回购。海控只有破净的命,谁都难以扭转颓势。
市场公司大宗购买自己股票只有一定量回购是合法的。基金机构利用海控回购减持,让海控接盘。就是现在的走势。海控到明年6月。这过程还会继续。海控回到什么位置难以估计。但是向下杀跌是必然的。PE2.0不奇怪。回购让海控损失不止20亿元。
市场需要资金,增加流动性资金,这个时候就是号召上市公司回购的最紧要,密集召唤的时候,盘子小的公司有点效果,对于海控这样的大盘股仅有象征性的作用,花钱不讨好是最终结果。看看海控前一次的回购,股价最终回到7元,9元多。这一次最终回到姥姥家也是可能的。回购为基金机构的收割增加资金是目的。等于上市公司的回吐,吐给谁?没有金融消费者,散户们的份。
盘已经缩量四周调整中,海控却是越来越放量。国新们的大资金减持没完没了。可以知道市场公司减持其实抵不上基金机构的的减持。如,海控回购增持,基金机构减持。市场长期低迷的原因是那些披着虎皮的基金机构们。2.亿多的金融消费者当然希望市场,个股能够稳定慢牛。海控能够稳定在正常市盈率下的股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