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月14日讯(记者屠俊)1月13日晚间,药明康德(603259.SH;2359.HK)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两次大宗交易累计出售药明合联8600万股股票,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7.17%,累计成交金额约24.26亿港元(不包含手续费等交易费用),占公司最近一期(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4.07%。
药明康德在公告中指出,本次出售的股票资产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列示为“长期股权投资”。经公司财务部门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初步核算,过去十二个月内公司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累计实现的投资收益为人民币20.1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超过10%,其中影响公司2024年度当期净利润约为人民币7.20亿元,影响公司2025年度当期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2.97亿元。
药明合联成立于2021年,由药明生物(2269.HK)分拆而来,于2023年11月港股上市。药明合联的特色集中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提到,按2022年的收益计,药明合联是全球第二大从事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CRDMO,按截至2022年年底的项目总数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偶联药物CRDMO。
近年来ADC是医药行业颇具人气的细分赛道,从中国企业对外授权中可见一斑,2023年中国ADC对外授权的总额达到了233.5亿美元。根据研发客的统计,2023年中国ADC海外授权合作共有15起授权案例,总交易额为233.5亿美元,其中10项合作所涉及的总交易额在10亿美元以上,首付款合计超过16亿美元。
2024年上半年,药明合联收益为16.65亿元,同比增长67.6%;净利润同比增长175.5%至4.88亿元。
不过,国内市场方面,ADC逐渐出现靶点同质化的“内卷”态势。根据民生证券研报显示,HER2、TROP2和CLDN18.2是国内ADC研发聚焦的热门靶点,其次为B7-H3、Nectin-4、HER3、FR和EGFR;此外,靶向c-MET、FIII和CD79B等新兴靶点的新一代ADC,也进入了临床阶段。
有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从CRO整体行业来看,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没有被纳入2025年的NDAA(国防安全法案),但2025年相关议员是否会重新提起立法程序尚未可知,后续CRO的复苏情况还需观察,在此背景下赛道内企业或会回笼账面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今年1月13日,药明生物(2269.HK)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在出席第43届年度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时表示,集团业务及财务状况依然强健,于去年新增151个项目,项目总数达到817个(其中包括66个临床III期及21个非新冠CMO(商业化生产)项目)。他还称,该集团对2024年实现预期收入增长充满信心,并预期2025年收入将较去年实现加速增长。
对于上述减持,药明康德表示:公司通过出售上述股票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收益,将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持续强化公司独特的一体化CRDMO业务模式,从而高效满足全球客户和患者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