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钢铁行业持续遇冷,相关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表现得较为平静。但是,华达新材和沙钢股份等企业的股价却出现了逆势上涨。华达新材和沙钢股份在2024年涨幅分别为72.8%和66.59%。2024年12月30日,华达新材的股价还一度达到13.34元/股,创下历史新高。
但是,细究下去,华达新材和沙钢股份的股价上涨缺乏一定的业绩支撑,股价强势多被归因于市场重组预期、情绪等方面。对于钢铁市场,有人甚至表示,最大的预期值就在于企业的并购重组。
业内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钢铁行业并购重组可提高行业集中度,压减整体产业规模,有利于获得国际定价权,以及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广。并购重组进行股权变更不是终点,发挥出协同效应,提升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是真正目的。钢铁行业在支撑高端制造的新材料技术的突破、行业的低碳冶金技术进步和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级场景搭建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
业绩下滑,逆势成“牛”
2024年,华达新材和沙钢股份的股价涨幅靠前,分别上涨72.8%和66.59%。2024年12月30日,华达新材的股价一度达到13.34元/股,创下上市以来的股价历史新高。
华达新材主营彩色涂层板材、热镀锌铝板材,主要运用于建筑、家电和汽车领域,于2020年8月5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热镀锌板材和彩色涂层板分别实现营收19.61亿元、12.63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7.64%和37.15%。
实际上,华达新材虽然股价涨势良好,但2021年总营收规模达到最高点后,业绩表现却颇为“骨感”。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总营收分别为85.06亿元、81.12亿元和75.79亿元,呈持续下滑态势。
华达新材在今年三季度的业绩也并未出现扭转,实现营业收入50.36亿元,同比下降8.83%;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41.46%;扣非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44.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32.71亿元。
今年华达新材计划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者股权激励。而近日华达新材三名股东在股价高位之际,对公司股票进行了减持。其实,虽然股价保持上涨,但是截至1月3日,华达新材的总市值也仅有56.36亿元。小盘子的华达新材被认为很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波动和资金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另外一家涨势较猛的钢企,沙钢股份的股价同样缺乏业绩方面的支撑。2021年以来,沙钢股份的营收和利润,均处于明显下滑状态,2024年局面也并未扭转。沙钢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07亿元,同比下降6.29%;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43.1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3亿元,同比下降28.72%。
沙钢股份的股价走强或与并购重组预期有关。2024年中,沙钢股份原实际控制人沈文荣逝世,其股权由其儿子沈彬继承。沙钢股份称将在2028年12月31日前,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彻底解决沙钢股份与东北特钢的同业竞争问题。
有市场人士据此推测,沙钢股份和东北特钢子公司抚顺特钢重组合并或将延期5年。除此以外,2024年沙钢股份收购了山东鹰轮机械有限公司67%的股权,发展“优特钢+齿轮”结合的业务模式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市场信心。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1月3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华达新材和沙钢股份,并向其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是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重组为行业最大想象?
2024年钢铁行业整体景气度较低,年末进入传统淡季,行情持续下滑。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数据,2024年12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7.5%,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德龙、东岭等昔日的千亿元级别的集团,均被爆出走向破产。
如此背景之下,除了华达新材和沙钢股份,整个A股市场难再找到股价涨幅超过50%的钢企。数据显示,2024年股价整体走势较好的南钢股份、包钢股份、宝钢股份的涨幅仅分别为36.36%、27.4%、23.84%。
进入2025年,A股大盘走弱,沙钢股份、华达新材也暂未能走出独立行情,1月3日,两只股票的跌幅分别为4.07%和7.16%。
不仅仅是对于沙钢股份存有重组预期,事实上,在整体较为冷清的钢铁市场,钢企重组近年来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有业内人士表示,钢铁行业最大的想象空间存在于并购重组。
回顾2024年,并购重组的案例并不是太多,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是鞍钢重组凌钢。近日,鞍钢集团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凌钢正式入列鞍钢集团。重组后,鞍钢集团粗钢年产能将达到7000万吨级,将成为宝武之后的国内第二大钢企。
市场对于首钢和河钢也存有重组预期。2023年4月21日,河北省工信厅还在《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639号提案的答复》中提及,支持河钢、首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除此以外,市场对包钢、马钢等钢企都存有重组预期。
对于重组提升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集中度低不利于行业产能规模的压减;在我国上游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不容易用大国需求获得国际定价权;在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不利于相关技术的推广。
不过,在胡麒牧看来,并购重组进行股权变更不是终点,如何发挥出协同效应,提升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是真正目的,这很考验企业的管理能力。近年来钢铁行业供需矛盾突出,盈利水平不断下滑,提高了并购重组的难度和成本。
除了重组,钢企能够走出去,发展出口业务,也被认为是一种不错选择。但是出口的市场要求与我国的钢铁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错位。除了并购重组和出口,胡麒牧认为,钢铁行业在支撑高端制造的新材料技术的突破、行业的低碳冶金技术进步和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级场景搭建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