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第一幅人体磁共振图像诞生,扫描耗时4小时45分钟;如今,磁共振扫描技术飞速发展,单部位扫描时间缩短至10余分钟。有没有可能更快,大幅压缩患者就诊时间?
联影医疗决定挑战。“实战”结果显示,联影探索3.0T磁共振15小时内,顺利完成268人次扫描,覆盖全身十余个部位的完整序列,每次扫描净用时达到百秒左右,单日扫描量为普通放射科的4至5倍。
百秒成像,仅是联影医疗创新跃进的一个缩影。业内首款全身成像的5.0T MR(磁共振成像系统)、国产首款自主研发的3.0T MR、国产首款320排超高端CT产品、国产首款乳腺三维断层扫描系统uMammo 890i、世界首款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走进联影医疗的大本营,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大型医学诊断影像设备济济一堂,它们共同的标签都是行业首款、国产首款、世界首创。
探索,一直是联影医疗的姿态;创新,则是其时刻保持的状态。
“联影医疗从诞生之日起,就秉持长期主义,以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为目标,长期投入、潜心布局。”联影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薛敏坚定地说,“我们是一家有远大抱负的公司,也是非常注重实力的创新主义者。”
创新笃行,联影医疗逐渐走到产业前列,以链主的担当引领产业发展。“作为链主,企业自身一定要强,企业内部就要有一个完整的‘链’,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每个环节实力都要很强。”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就要加大全链条融合创新力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
链主当自强打铁自身硬
百秒成像的技术突破背后,离不开联影磁共振的uAIFI平台,其中ACS智能光梭成像技术作为全球首款秒级MR加速技术,由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代磁共振加速成像技术融合而成,是全身快速成像的关键。
在张强看来,链主企业就应该牵头或参与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和联合创新主体,强化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责任担当,引领科研攻关的方向。近年来,联影医疗持续与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加强科研攻关与产医转化。
走进联影医疗偌大的展厅,一批来自国外的客户驻足在一台磁共振成像系统(简称“MR”)周围许久,饶有兴致地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并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正是全球首款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联影集团在中山医院佘山院区开启新一轮“国之重器”——全球首款全身5.0T磁共振uMRJupiter临床试验合作。
“uMR Jupiter是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代表的中国顶级研究型医院与联影深度开展产医融合创新的成果,创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高场磁共振新标准。uMR Jupiter首次突破了超高场磁共振局限于脑部成像的限制,实现超高场全身临床成像,还打破了3.0T作为全身临床磁共振成像最高场强长达20余年的纪录。”张强至今说起,言语中仍流露出自豪之情。
而今年11月下旬,uMR Jupiter再传捷报。这款产品获得欧盟MDR认证。至此,5.0T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同时具备NMPA、FDA以及CE许可的全身人体临床超高场磁共振。
记者注意到,在一张国内外企业产品线对比图表上,联影医疗1.5T及以下、3.0T、5.0T及以上的MR产品分布,已与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齐头并进,其中多款产品为行业首款或国产首款,甚至在个别技术及产品层面已领先国际医械巨头。
分子影像成像系统(简称MI),是联影医疗代表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另一张名片。
2017年初,美国顶尖分子影像团队“探索者联盟”向联影伸出橄榄枝,宣布选择联影为全球范围内唯一的产业化合作伙伴,全权负责2米PET/CT的研发和产业化,并掌握完全的知识产权。两年后,联影医疗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的顶尖分子影像团队联手打造的世界首款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探索者投入临床和科研使用。
“基于Total-body PET/CTuEXPLORER探索者,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肉眼观测到药物在全身流动、扩散及代谢全过程。”张强指着位于展厅最中央的一台“大块头”说,这就是被业界誉为探测人体的“哈勃望远镜”,它能够为癌症精准诊疗、脑科学研究、新药开发开启无限可能。
一组数据再次彰显了联影医疗在MI市场的地位,按照2024年上半年度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统计,联影医疗的PET/CT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PET/MR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暂列第二。在今年投资玖谊源后,联影医疗已成为行业少数能够为用户提供“核素制备+数字化PET/CT诊疗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
自立自强,自主可控,这似乎正是联影医疗与生俱来的基因。
“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三个必须’原则:即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标准。”张强坦言,作为后发企业,比起“快速推出低价产品,迅速抢占市场”的模式,公司的“三个必须”虽然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也是最为长远的道路。
“我们坚信没有全线的产品推出,不足以撼动行业的固有格局;没有自主研发,不足以建立品牌差异化的护城河;没有对标国际顶尖技术的决心,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全球引领。”张强说。
“链”上硬科技勇当破题者
联影医疗已经拥有独立设计、研发和制造高场超导磁体、高性能梯度线圈、高密度射频线圈、多通道分布式谱仪以及MR成像软件和高级应用的能力。“一款MR产品基本可以实现完全的国产化。”联影医疗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
在张强看来,链主企业就是要协调各类创新主体展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和重要元器件的自主补给,增加产业链韧性。联影医疗过去十年发现并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上游供应商,补齐短板,实现重要部件多元供应,并且提升上游产业链的研发制造标准。
如何选出优秀的供应商伙伴?
“我们看中的是底层能力,而非此刻能否做某个具体的东西。”张强思考片刻解释道,“联影医疗在选择合作方的时候,都会选择有开发能力、知道关键技术,未来还可以共同成长的伙伴企业,这也凸显了联影医疗的长期主义。”
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是高端医疗装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唯有自主研发,才能在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上掌握主动权和自由度。
截至目前,联影医疗已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PET数字光导探测器、MR超导磁体、MR梯度功率放大器、MR射频功率放大器、CT时空探测器、RT多叶光栅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核心部件自研比例业界领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联合联影微电子推动芯片级源头创新,打造了业内唯一覆盖“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元器件”垂直创新体系。
此外,联影医疗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与200多家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协同,通过让研发技术人员、工业设计团队与生产团队和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实现了一系列高精尖零部件、元器件本土化生产和供应,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技术与工艺水准实现国际引领。
与硬核为伍,助产业前行。同在科创板上市的奕瑞科技,则是联影医疗平板探测器供应商。事实上,奕瑞科技早在上市之前便与联影医疗建立了合作关系,一起打磨产品,共同夯实产业链发展。
“链主,一定是引领、带动行业发展的企业,知道这个行业应当往哪里去,对整个临床的理解和新技术的把握非常精准。”奕瑞科技副总经理方志强告诉记者,链主一定是勇于突破自我,然后实现更高的发展。
据方志强回忆,很多年前,当联影医疗最初到访公司时,奕瑞科技还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公司。通过一次项目合作的契机,奕瑞科技开始为联影医疗提供平板技术产品支持。
“当时对我们其实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我们坚持突破自我,与联影一起把这个产品做好。产品上市后获得较快发展,并在整个行业内得到了认可。”与联影的首次合作,让方志强至今记忆犹新。
在一次次的合作、一遍遍的磨合中,链主与产业链企业的默契值、信任度、竞争力都在全面提升。
方志强对链主企业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链主企业扮演着一个出题人的角色,而产业链企业更像答卷人。链主企业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是考验与挑战,更是突破与机遇。”
当遇到一个苛刻的链主,或“出题人”的题目太难,怎么办?
“我们一向热烈欢迎对公司提出挑战、难题的链主企业。”方志强笑着说,“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帮助,任何完美的技术产品都是有代价的,我们愿意与链主携手、配合,共同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世界顶尖的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2米PET/CT) 正式入驻世界最古老大学——博洛尼亚大学——附属圣奥索拉医院
“链”接全球化放大“影”响力
走进张强的办公室,挂在其办公桌正上方的两张地图,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扎根中国,面向世界。”张强指着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说,联影医疗的愿景就是成为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
“任何一个新产品做10台也许很容易,一旦做到1000台、10000台时,考验的就是供应链能力。”张强告诉记者,这两张地图是公司的供应链伙伴专门制作的,联影医疗一路发展壮大,解决了很多供应链能力建设的问题。
在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联影医疗日益重视加强产业链及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在张强看来,链主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局势变化的有利机遇,熟悉海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以及医疗行业的需求,打造全球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输出中国品牌与标准,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影响力。
薛敏进一步解释道:“联影全球化的底层逻辑不是单纯的市场拓展,而是硬科技支撑下的高举高打,是科技创新、合作、生产、运营,营销、组织文化,与世界深度融合的全球化。”
探寻联影医疗的全球足迹,公司已向市场推出120余款产品,其中40款通过了欧盟CE认证,47款通过了美国FDA510(k)认证,产品已销往超过75个国家,覆盖14000多家机构,装机数超过32000台/套。
今年上半年,联影医疗境外实现业务收入9.33亿元(按终端客户装机所在地统计),占公司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7.49%,同比增长29.94%,整体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三季报显示,公司持续加大业务拓展,特别是海外市场的投入。
“我相信联影在可预见的将来,海外收入会超过国内收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我们都制定了清晰的策略规划,多头并进。”薛敏坚定地说,“目前海外份额正在成为未来业绩构成的增长极,我们将乘势加速迈向全球市场,在海外再造一个联影。”
从影像诊断起步,联影医疗逐步将产品线拓展到放疗、介入等多个领域;从追赶到突破,联影医疗专注打造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系统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的全链条自主创新垂直体系;从“生根”到“深耕”,联影医疗坚持用中国标准与中国智造“链”接全球市场。
创造不同,为健康大同。链主联影坚守初心。
用心感知、用心创造、用心靠近、用心改变,联影的“影”响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