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逾半年时间审核、三轮问询,创新药分子砌块供应商上海瑞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一科技”)近日主动撤回IPO申请,引发市场关注。
图1 瑞一科技IPO进程图片来源:北交所官网
据了解,瑞一科技此次IPO原计划于北交所上市,计划募资4.95亿元,分别用以投入年产245吨高端有机硅衍生物和新药中间体项目、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瑞一科技成立于2006年5月,公司以面向创新药企业提供化学合成 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服务为核心业务,主要从事小分子创新药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所需分子砌块的定制研发和生产。
近年来,随着瑞一科技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业绩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瑞一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1.70亿元、3.6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依次为0.32亿元、0.41亿元、1.08亿元。从业务上看,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创新药CDMO服务与通用性分子砌块制造,其中,创新药CDMO服务是负责药物发现阶段、临床期及商业化阶段的分子砌块生产、销售。
图2瑞一科技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分类情况(单位:元)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经济参考报》记者此前曾以《四年四易实控人瑞一科技IPO回复第三轮问询》为题,深度报道了瑞一科技行业分类几经变更、实际控制人频繁变动、生产端面临承包经营模式风险、销售端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等问题,引发其他主流媒体转载。
申报材料显示,在输出的产品形态均为分子砌块的情况下,瑞一科技却在IPO前夕突然将公司行业分类由“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C2669)”变更为“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M7340)”,但在监管的持续关注下才拟将其所属行业恢复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并维持原“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C2669)”的行业分类方式。
除了行业分类几经变更外,瑞一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亦变动频繁,自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近4年时间内,公司共发生四次实控人变动。这也引发了监管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的持续关注,记者注意到,在继首轮问询中针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多次变更及控制权稳定性抛出多个问题后,在第三轮问询中,北交所又要求瑞一科技“结合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时点、公司业绩的变化情况、转让前后二级市场交变化及上述情况,说明公司股权结构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特殊利益安排,是否存在潜在纠纷的风险。”
此外,瑞一科技的生产经营稳定性亦备受关注。
首先,从生产端看,瑞一科技存在承包经营模式风险。据悉,瑞一科技原先主要通过海门瑞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瑞一科技全资子公司,下称“海门瑞一”)工厂组织分子砌块的规模化生产,后因所在园区被江苏省列入关停的化工园区,瑞一科技自愿关停海门瑞一工厂,该基地由生产功能转型为研发中心。2021年10月,瑞一科技与深圳市宁凡能源有限公司、岳阳市康利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岳阳康利”)签署《承包经营协议》,承包期限为5年,由岳阳康利承担瑞一科技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职能,由瑞一科技通过直接采购及海门瑞一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向岳阳康利采购产品及服务。
与此同时,从销售端看,瑞一科技亦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瑞一科技向第一大客户药明康德(指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的销售金额分别为0.83亿元、1.09亿元、2.93亿元,占公司当期营收比例依次为68.07%、64.23%、81.06%。
在生产依靠承包经营、销售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瑞一科技的生产经营稳定性自然备受关注。记者注意到,在首轮问询中,北交所针对公司“承包经营岳阳康利”、“与主要客户合作稳定性”抛出多个问题;在第二轮问询中,北交所重点关注公司“与岳阳康利、南通海晴的合作模式”、“与药明康德合作稳定性”等问题;而在第三轮问询中,北交所重点关注了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