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25 19:18:10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新能源汽车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调查数据对汽车业界发出多个提示信号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重庆7月25日电 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与立信数据研究院联合组织开展的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2024年二季度调查数据近日在重庆正式发布。该报告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热度持续走高,消费者对于汽车功能的期望,除了基本的代步需求外,更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调查数据对汽车业界发出多个提示信号,对我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具有较强参考性。

  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的比重明显高于燃油类汽车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3.6%,相比上季度提高了5.9个百分点,明显高于选择燃油类汽车的消费者比重(36.2%)。

241310134054301697.png

打算购买汽车的消费者中对不同类型汽车的选择意向(立信数据研究院提供图表)

  调查数据显示,在未来半年内有购车计划的10.8%的消费者中,选择“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达到39.4%,相较于上季度增加了3.4个百分点;选择“纯电动”汽车的比例为14.2%,比上季度上升了2.6个百分点;选择“燃油类”汽车的比例为36.2%,较上季度下降了3.6个百分点;而10.2%的消费者表示“尚未确定”选择哪种车型,这一比例比上季度降低了2.4个百分点。

  立信数据研究院院长潘建成认为,这些数据清晰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其中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热情正在不断升温,购车取向决策犹豫不决的消费者所占比重正在逐渐减少,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10万 - 20万元区间的车型成为消费者首选

  在消费者关于购车价格的调查中,超过半数(51.0%)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10万 - 20万元”的车型,这一比例比上季度增加了4.4个百分点;其他选择的比重依次为“10万元以下”(20.1%),比上季度略微下降0.8个百分点;“20万 - 30万元”(17.7%),比上季度下降了2.5个百分点;“30万 - 50万元”(5.7%),比上季度微升0.2个百分点;“50万 - 100万元”(0.9%),比上季度微降0.2个百分点;“100万元以上”(1.5%),比上季度微升0.2个百分点;另有3.0%的消费者表示“尚未考虑好”,比上季度下降了1.3个百分点。

241310135983681537.png

计划购车的消费者的购车预算(立信数据研究院提供图表)

  调查结果明确显示,接近九成(88.9%)的消费者的购车预算集中在30万元以下。其中,10万 - 20万元区间的中价位车型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分析认为,上述数据有力地证明,在当前汽车市场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汽车功能的日益多样化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消费者拥有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关注汽车的代步功能,而且对驾乘体验、智能化水平、社交属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10万元以下车型需求比重仅占约两成的重要原因。

  调查数据向汽车业界传递出重要信号

  潘建成说,这次调查结果向业界传递出几个重要信号。一是汽车消费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的汽车产业还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消费者呈现出的消费需求,将会推动汽车行业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环保、节能等优势,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因其既能满足长途行驶的需求,又能在城市中实现低能耗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纯电动汽车则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推动下,续航里程逐渐提高,充电设施也日益完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三是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功能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代步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智能化、舒适性和社交性等方面的体验。在品牌形象方面,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品牌形象不仅代表了汽车的品质和可靠性,还能满足其对于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

  四是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竞争不仅仅体现在成本/价格方面,还将体现在驾乘舒适度、智能化应用水平、续航能力等众多方面。汽车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互联功能等科技配置,因其能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为消费者带来全新驾乘体验而受到欢迎。

  调查报告建议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强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