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29 02:19:59 股吧网页版
债基成券商资管新“引擎” 债市潜在风险仍需警惕
来源:上海证券报

  债券市场的火热传递到了券商资管。截至目前,券商资管年内新发基金产品中,超八成为债券型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债券型基金更能满足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而券商资管在投研能力、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将助力其在发展债券型基金上占据一席之地。

  券商资管发力债基

  券商资管正加码布局债券市场。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稿,券商资管年内新发基金产品共241只,发行份额达109.22亿份,其中债券型基金发行总数为206只,发行份额为104.97亿份,占总额的比例分别超过85%和96%。

  还有券商营业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下银行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在“资产荒”背景下能替代存款的主要还是债券型产品,券商重点推销的资管类产品也以债基为主。

  国元证券表示,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存款搬家”效应下,社会储蓄资金不断流向理财市场,具有低风险、低波动、高流动性的债券型基金更能匹配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表现颇为亮眼。以公募市场为例,截至7月26日,在6500余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中,超九成取得正收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资管开始发力债券型基金是监管政策和宏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投资者对能够兼顾收益和风险的产品需求增加,债券型基金作为较为稳健的投资产品,市场空间较大。”中泰证券固收首席肖雨说。

  宏观层面,肖雨称,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下,经济并不盲目追求增长速度。在社会整体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债券相对其他资产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投研能力和产品创新是关键

  作为资管行业主力军,券商资管在发展债券型基金方面优势明显,投研能力、产品创新成为其突围的关键。

  肖雨说,债券型基金的运作,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运作效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资产端的运作,即投资,重点在投研到投资的转化,考验券商资管的投研能力;负债端的运作,即募资,重点在产品和渠道的创新。

  “债券投资的净值波动小,资金规模大,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且对投研要求较高。”肖雨告诉记者,券商资管长期以来服务各类金融机构委外资金的投资需求,在固收、“固收+”等产品策略与产品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元证券表示,券商的投研团队在宏观、利率、信用、转债等方向研究框架成熟、分工较为明确、经验较为丰富。此外,券商体系下的“协同优势”,可以联动多条业务线,挖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更贴近底层资产,在资产挖掘、打包、定价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防范风险仍是当下重点

  债券型基金成为“大赢家”的背后,离不开我国债券市场近期“高歌猛进”的助力。可以佐证的数据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0%以上一路震荡下行,7月26日已下破2.20%关口。

  展望后市,机构人士仍看好我国债券市场的未来走势,但同时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风险。

  肖雨表示: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居民理财观念的进化,财富管理需求与债基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长期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社会整体投资回报率降低,债券的吸引力正在持续提升。

  国联证券固收首席李清荷认为,央行的动作仍是接下来债券市场交易的主线,在7月的超预期降息后,“宽货币”政策预计进入短期观察期,长端和超长端再次靠近央行关注的关键点位,宜相对谨慎。

  “利率债主要面临市场调整风险,信用债除了市场调整风险之外,还需注意信用风险。”肖雨认为,防范风险仍是当下重点,投资者须通过提高专业能力、强化信息敏感度、使用合理的工具等方式进行规避、防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