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30 04:15:59 股吧网页版
用好文化地标 点亮城市文化 政协委员与相关代表共同探寻用好大型新建公共文化设施的新思路
来源:广州日报

  炎炎盛夏,全国各地的文博场所尤为火爆:集章盖印“打卡”,再买上几件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带回家,是时下正热门的旅游方式。在广州,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等一批新建公共文化设施也在近年来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文化羊城的新名片、新地标。

  它们见证着广州公共文化服务的蓬勃发展,也让市民群众有了新的期待。这些大型场馆实际运用情况怎样?市民的反馈如何?日前,2024年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第二期,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政府职能部门和文化场馆代表一起围绕“用好用足新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激发广州文化活力”展开讨论。

  满足新需求:开放时间更有弹性、推出“家门口的好去处”

  全国最大的园林式文化馆——广州市文化馆、全国唯一兼有“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两个称号的艺术机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被誉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图书馆”的广州图书馆……今年4月以来,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到市内各个新建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中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在调研中,大家普遍感受到,市民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为目前文化场馆开放的时间一般也是朝九晚五,工作日开放时我在上班,而周末的时候人也比较多,所以去的频次不高。”从自身经历出发,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金曲音乐)广播总监钟慧认为,文化场馆作为区域地标,“朝九晚五”的传统服务时间缺乏弹性。

  除开放时间的不均衡外,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张艳从空间角度分析,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之间的不均衡问题。“重大文化设施大部分聚集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等中心城区,现有的文化场馆布局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相对比较薄弱。”

  她建议,应该关注非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并进行改造升级,在区、镇街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合作共用,并继续推进城市“10分钟文化圈”建设。她特别指出,应开展城市空间的文化“微更新”改造,推出“家门口的好去处”,打造一批适合休憩、交流活动的新型公共空间。

  激发新活力:引入市场化机制、拓展多样化运营方式

  此前的调研还发现,越来越多的观众有着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文化需求。比如,有的市民希望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世界级展览,有的市民希望能把“展品”(文创衍生品)带回家。

  对此,市政协委员、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李新华建议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多引进一些重磅的国内外展览,“这些展览都是已经通过社会检验的、已经得到观众认可的,对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地位作用巨大。”

  面对市民的需求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坦言,目前引进重磅展览存在痛点难点,如高额的版权费、运输费、保险费、展陈等费用带来的经费压力,缺乏更广阔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和经验,展览中还面临技术等方面的挑战等。

  今年6月,广州出台了文创产品开发和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文件,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钟慧认为,“在操作上要有章可循,希望接下来能够推动实施细则尽快落实。另外还需要有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政策文件,去界定公共文化服务什么时候免费,什么时候可以收费。”

  无论是展览的引进,还是文创产品的开发,要更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都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所所长柳立子建议,下一步,广州应在公共财政兜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基础之上,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成长,吸引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入更有效率的市场化机制实现多元公共文化服务类型供给,才能不断贴近社会需要、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和文化消费升级。”

  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从已有探索来看,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指出,在社会化运营中,志愿者服务是重要的一环。“广州市各个场馆早已开展了志愿服务。目前来看,志愿服务还没突破传统的思路。”他还提醒,“社会化运营不是承包、不是托管,不能放任不管。在实施过程中要健全评估制度,要注重以项目化提升供需服务的均衡发展。”

  解锁新体验:推动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创新融合发展

  除了普惠性和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市民对文化的体验感也越来越看重。在如火如荼的信息化、智能化浪潮下,当公共文化服务遇上人工智能技术,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张艳建议,加速人工智能与文化服务之间的融合,首先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用”并重,再就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分析优化馆内资源配置和讲解等服务流程,让体验感更好。

  坐落在“城市客厅”花城广场的广州图书馆,被誉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图书馆”。今年以来单日接待访问量更是连续突破5万人次,7月14日接待访问量达到5.9万人次,再创国内公共图书馆新纪录。

  这样大的访问量下,广州图书馆如何服务市民的文化需求?据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介绍,当前广州图书馆实行无门槛入馆政策,公众可凭身份证免押金注册,一次外借图书最多达40册、借期84天,全面采用自助设备,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公众还可以线上即时注册,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海量数字资源阅读服务。广州图书馆还配套提供文献预约、送书上门、智能客服等在线服务。

  关于提升体验感,李新华认为,文化场馆的公益培训等体验课程除了本土性、普及性和群众性外,还要有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建议市文化馆要充分发挥中心馆龙头作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岭南文化,全力打造面向湾区、面向世界的民间文化交流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明清书画和历代岭南绘画院藏极其丰富,一定要用好、用足这个优势,打造能够展示中国精神、讲好岭南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文化窗口。

  李新华还建议,“除了对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提升,还可以对演艺产品进行数字化赋能,比如推出精品剧目的数字化产品,推出以某个艺术家为原型的数字化人物。所有这些,都可以拓展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从而更好地走进年轻人、走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广州将构建超过300处大、中型文化设施矩阵

  在协商现场,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胜回应表示,近年来,广州加快推进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得到较大优化。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上,全市“一盘棋”,科学布局,统筹推进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区级以上公共文化设施近200处,预计到2035年还将新增100余处,将构建超过300处大、中型文化设施矩阵。

  同时,广州将坚持“基本普惠+特色提升”配置,提档升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形成公共文化场馆为主、社会场馆为辅的层次分布、全面覆盖、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设施网络。此外,依托图书共享与文化点单两个配送平台,构建横向汇聚图文博美四类行业资源,纵向联通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文化机构的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深度链接各场馆的线下在场服务与云上在线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边界不断扩展延伸。

  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社会力量合办的图书馆分馆(服务点)195个、文化馆分馆(服务点)59个、博物馆32个。先后出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实施办法、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广州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文化共同体”理念,组织政、产、学、研、媒、社会力量等主体深度参与“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由文化主管部门的单一文化形态向城市文化品位全面构建延伸,扩大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

  接下来,广州将以新建大型文化设施投入使用为契机,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激发广州文化活力,推动广州文化出新出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