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31 16:19:00 股吧网页版
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来源:中宏网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关键技术与产业的垄断性保护。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适时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为构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政策支持不断强化。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重点领域发展壮大、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创新能级高速跃升、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的良好局面。截至2023年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

  各类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导向,竞相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30万家,同比增长1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3件。其中,中央企业任职主力,引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了42.9%,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提升超3%。

  中央与地方各项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中央政策全面覆盖,各种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政策有序推出。地方专项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如江苏省支持设立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黑龙江省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推动“制造+服务”发展模式的10个方面共计40条具体措施。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部分发达国家采取技术封锁和市场壁垒措施,提高了对产业原始创新能力的要求。目前中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劣势,基础研究投入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产学研融合水平相对薄弱,掌握前沿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产业结构有待完善。新产业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区域内产业出现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产业链协同整合基础相对薄弱,集群式、互补式发展态势有待形成。

  第三,政企协同机制仍需完善。新兴产业培育周期长,产业融资渠道狭窄,亟需政府与金融部门协调推进;财税支持政策有待优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第四,新兴产业市场准入标准和程序较为复杂,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是构建创新引领,产学融合的核心技术发展模式。重视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推进重大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设,提高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能力。优化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符合新兴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中国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深化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的速度。

  二是建设更加适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与战略布局。维系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主力地位,确保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集团横向布局,构建大中小企业多维协同体系,鼓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和配套,构筑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发展的“以点带链”纵向格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等深度融合。加快新兴产业标准化进程,保障产业标准制修订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契合产业创新技术,与国际接轨。

  三是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企协作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政策规划、管理体系。重视政府资金引导功能,强化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投资牵引作用,按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新兴产业融资问题,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四是建立健全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要建立和优化新兴产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和程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同时,还需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对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侵权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作者:鄢杰,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博士生导师;宋尚峰,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