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8-05 20:25:40 股吧网页版
挡不住了?资金持续涌入债市 有交易员押注历史极限
来源:券商中国

  债券投资者的幸福体验还在持续。7月初短暂调整后,受央行超预期降息及存款利率下调提振,近期债市大幅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前期2.2%的关键点位。

  市场人士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体系需要继续保持低利率的状态,银行端息差压力较大下还存在着存款利率和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因此,10年期国债仍有下行空间,长期内仍看多债市,未来很大概率将挑战2%等历史极值。

  债牛挡不住

  “债牛目前已经跑起来了,短期债牛挡不住。”上海一家机构的债券交易人员在谈及当下的债券市场时对券商中国记者感慨。

  7月22日,央行宣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这是2023年8月以来的首次政策利率降息。随后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也双双下调10BP,至3.35%和3.85%。

  随后债市多头开展了持续进攻。7月25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突破了2.2%的前期关键点位。随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截至8月2日,已经下行至2.12%。

  “央行降息显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利好债市短端利率下行,一定程度上也为长端打开了下行空间。同时,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导致存款吸引力下降,可能加剧存款向理财、基金‘搬家’的情况,推升机构配债需求。”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前述债券交易人员坦言:利率下行的速度超出了预期,有些机构并没有跟上这轮行情,但是整体来看预期比较一致,多头头寸增加还是大概率事件。

  资金还在持续不断涌入债市。今年前二季度,债券基金净值规模提升超过万亿元。以新发基金来看,二季度新发纯债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德邦证券统计,二季度新发纯债基金份额高达2856亿份,较一季度新发债基份额提升1447亿份。

  降息降准等政策面的支持也可能继续出现。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研究员李席丰表示,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来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另一方面,目前实际利率偏高,限制实体融资需求。此外,美国较大概率在下半年开启降息,制约我国政策利率下调的障碍减轻,提升未来降息的概率。

  冯琳也表示,在7月央行降息、引导LPR报价下行之后,接下来为支持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三季度降准也有空间。同时,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和物价走势,也不排除四季度政策利率再度下调的可能。

  “中长期来看,10年期国债仍有下行空间。目前房地产持续低迷,实体融资需求偏弱,经济内生修复进程较慢,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将继续偏宽松状态,债市仍处于顺风期。”李席丰表示。

  交易员押注历史极限

  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12%后,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关键利率突破2.10%的猜想。

  “从当前背景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达到2.10%的可能。”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的团队在近期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

  不过,该报告强调,后续破位面临更大阻力。虽然在10年期国债由2.20%奔向2.10%的过程中,监管态度相对温和,倘若利率下行斜率过陡,不乏监管重新出面引导定价的可能。

  但是一些交易人士和分析人士显然更加乐观,甚至开始讨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是否能跌破2%。

  “2.10%的位置基本上就差临门一脚了,我们现在更关注会不会跌破2%的历史极限位置。”前述交易人员表示,一些机构也在押注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一家债券私募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看不到机构减仓的迹象,所在机构对于后市也比较乐观。

  “整数点位在心理上会有一些暗示作用,不排除监管会进一步提示风险,但是我们认为跌破2%大有可能。”该负责人说。

  李席丰表示,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增速中枢将继续下移,企业端和地方政府债务付息负担较重,金融体系需要继续保持低利率的状态,银行端息差压力较大下还存在着存款利率和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因此10年期国债仍有下行空间,长期内仍看多债市,未来很大概率将挑战2%等关键位置。

  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总量研究负责人杨为敩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债券仍然处于长牛之中,后续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降速度会变慢,但是跌破2%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冯琳则认为,若长债利率持续突破前低,则可能触发央行卖债操作落地。

  “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有底,向下突破2.0%的难度较大。因此,接下来对于继续追涨长债需维持谨慎,但考虑到影响债市的核心逻辑未变,调整仍是介入机会。”冯琳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