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09 17:13:50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债市延续震荡盘整行情 短期逆风难阻市场中期看多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0月9日电(记者杨溢仁)在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有所抬升的大背景下,节后债市行情将如何演绎?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债市已对后续或有的财政增量政策做出了反应,在经历了此前的大幅调整后,若10月政策落地未超预期,那么利率进一步向上调整的幅度将较为有限。在此期间,如果货币政策能进一步配合放松,那么债市各类资产的性价比将逐步显现,部分品种或已进入配置区间。

  市场情绪审慎乐观

  9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前期央行二级市场引导确定的2.15%至2.25%区间,回落到了2.00%至2.05%附近低点。好景不长,在月末管理层发布降准、降息以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后,债市走出预期兑现的利多出尽行情,叠加超预期提振股市政策发布,以及季末资金面、财政发力存在不确定性等因素扰动,机构落袋为安情绪较强,利率开始明显调整。

  眼下,“债券是否已重回配置交易区间?”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

  “就节前(9月30日)的市场表现来看,当天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25%大幅回落了10BP至2.15%,或于一定程度上说明就当前宏观基本面环境、政策力度预期以及资金定价锚点来看,债市已经跌到具有性价比的区间,配置力量正在快速入场。”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称,“尤其就10年期国债而言,截至9月30日收盘,虽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1年期 MLF利率的利差均收窄了10BP,但依旧处于3月以来99.3%的极高分位水平,也就是说,当前长债的配置性价比正在逐步凸显。”

  “对于后续债市行情,我们认为逐渐企稳为大势所趋。”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也表示,“毕竟,基本面修复需要低利率环境支持。目前我国仍处在降息通道中,广谱利率大概率将随之下行。不仅如此,近期配置盘的买入力量较为积极,这也将为债市利率提供一定的下行动力。特别就保险等配置盘而言,近期该类机构的国债净买入量有所上升。总之,我们判断,债市剧烈调整行情或告一段落。”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亦指出,虽然中国名义债券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但如果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利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对比中反而处于高位。毕竟中国的通胀率偏低,因此实际利率需要进一步下降来刺激经济,这意味着未来名义利率的下行空间依旧较大。

  显然,在基本面转折点尚未到来的情况下,当前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不少机构对债市后续表现仍持偏多态度。

  密切关注扰动因素

  当然,也有不少持审慎态度的机构表示,后续择券仍应考虑市场与政策节奏,以及负债端选择的问题。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收盘,银行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落在2.19%附近,较9月18日2.04%的水平大幅抬升。

  事实上,目前市场中关于财政“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预期仍在持续升温,考虑到股债“跷跷板”效应以及理财赎回负反馈等因素的存在,则短期内债券市场可能仍会处于偏逆风的阶段。

  “不仅如此,后续财政政策落地或将带来持续的供给冲击。”一位机构交易员向记者表示,“这当中与货币政策配合的节奏和空间,也是债市交易配置中所需要考虑和把握的问题。”

  “10月为缴税大月,且政府债供给力度继续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指出,“即使后续有降准、降息落地,考虑到政府债供给、MLF到期、缴税压力等因素仍会对银行负债端带来挤占,因此资金利率中枢能否跟随逆回购利率出现快速回落,仍需要关注后续央行的货币投放情况。”

  仍可把握布局机会

  综合来看,短期内股市情绪高涨、刺激政策预期强、资金面存在压力等利空扰动仍在,对于债市表现,不可掉以轻心。

  不过,拉长时间维度考虑,市场也不必过于悲观。

  “随着利率调整至高位,对于保险、农商行等机构而言,当前的债市点位吸引力已经较强,其逐步买入接盘概率较大。”齐晟表示,“同时,在基本面预期未出现扭转、债市可配资产难以持续迅速放量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操作可期,债市趋势难以完全反转成‘熊市’,更可能保持在震荡状态。在此过程中,若出现股市情绪边际减弱、刺激政策不及预期或者央行快速引导资金面宽松等利多,债市可能出现边际修复。”

  具体到择券布局层面,站在相对审慎的角度,短期更建议以久期防御为主,观察可能出现的利多,尤其是股市情绪的变化,再择机逐步介入市场。

  对不同期限品种,就机构行为角度分析,保险存在调整后加速进场的可能性,利多长端;而银行存在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后挤出短端的风险,也就是说,利率产品长端的性价比优于短端。

  “个人认为,相比于利率债,后续信用债的长期配置价值更值得关注。”前述交易员称,“在信用债特别是城投债发行速度偏慢的前提下,长期内资金成本下行、理财产品相比存款需求更高收益等因素可能使得信用债‘资产荒’逻辑得到加强,信用利差存在继续压缩的机会。具体到择券层面,城投债可以在风控允许的范畴内下潜信用,目前的政策支撑力度已经非常明确,地产债挖掘还需要谨慎,精耕细作仍是关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