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间,中金公司(601995.SH)突发公告称,当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公告显示,因中金公司涉嫌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尔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2024年9月25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中金公司立案。
对此情况,中金公司相关方面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相关工作,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不断强化执业过程的质量管控,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夯实‘看门人’责任,进一步提升执业质量,更好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思尔芯涉欺诈发行
具体来看,中金公司此次被立案所涉及的项目为思尔芯科创板IPO。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EDA领域的科技企业,业务主要聚焦于数字芯片的前端验证,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原型验证系统和验证云服务等解决方案,服务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图像处理、数据存储、信号处理等数字电路设计功能的实现,并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5G通信、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终端领域。
2021年年初,中金公司对思尔芯展开了上市辅导,并公告了其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情况报告及辅导备案基本情况。很快,2021年8月思尔芯提交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并披露了招股书明书(申报稿)。根据申报稿,彼时思尔芯三年一期(2018年到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其2018年到2020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119万元、7176万元、1.33亿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净利润方面,2018年为亏损622万元,2019年为亏损984万元,但在2020年突然实现扭亏,并实现了1011万元的净利润。资产规模也从2018年年末的1250万元飞速提升,2019年年末达到1.85亿元,2020年年末达到9.06亿元。
虽然数据“好看”,但思尔芯并未实现上市,而是在2022年7月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同时,证监会对思尔芯进行了立案调查和审理,事由是涉嫌欺诈发行。证监会调查发现,思尔芯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2024年2月,证监会公告了对思尔芯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的行政罚款等相关处罚。而该案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企业在提交申报材料后、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随后,2024年6月,上交所进一步对思尔芯开出“罚单”,其中对思尔芯予以5年内不接受发行人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根据彼时监管披露的调查结果,思尔芯通过虚构销售交易虚增营业收入、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少计期间费用等方式,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536.72万元,占当年度营业收入的11.55%;虚增利润总额合计1246.17万元,占当年度利润总额的118.48%。
面对这一财务造假情况,保荐机构“看门人”责任受到质疑,彼时市场就有传闻称保荐机构恐受到进一步调查。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近年来,监管正不断推进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券商“罚单”数量激增。
根据多家媒体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等监管部门已累计对73家券商下发400张监管函。而2023年全年,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累计对86家券商下发共计295张“罚单”或监管警示。除了“罚单”数量上升,目前频繁遭“点名”的对象也相较以往有所不同,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等头部投行成为监管点名“大户”。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11日,保荐家数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而这三家券商保荐家数分别达到133家、101家、62家,但其项目撤否率分别高达46.62%、50.5%、50%。同时,今年以来合计已有6家券商存在9条保荐违规记录。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现象提及:“这主要发生在监管层‘严监严管’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从源头上维护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监管正不断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9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到,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到8月末,已经查办的证券期货违法案件有577件,特别是严肃查处了恒大地产、中核钛白等一些重要案件,与财政部从严查处了恒大地产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形成有力震慑。今年5月以来全市场披露重大重组案例近50单,市场反响比较积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战略部署。证监会将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不断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