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202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下称“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7.36%,累计投资收益额16825.76亿元。同日发布的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下称“养老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显示,自2016年12月受托管理以来,地方养老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5.00%,累计投资收益额3066.71亿元。
社保基金会表示,坚定看好国内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从长周期角度对国内股票进行投资,抓住长期配置价值窗口期,在震荡市场中逆势布局;持续完善委托投资产品体系,探索丰富拓展超额收益来源。
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7.36%
社保基金通过科学管理和多元化投资,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可以提高社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减轻国家财政压力。2023年,社保基金投资取得正收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从财务状况看,2023年末,基金资产总额30145.61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资产9407.03亿元,占基金资产总额的31.21%;委托投资资产20738.58亿元,占基金资产总额的68.79%。境内投资资产26685.68亿元,占基金资产总额的88.52%;境外投资资产3459.93亿元,占基金资产总额的11.48%。
2023年,基金投资收益额250.11亿元,投资收益率0.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投资收益率为1.02%)。其中,已实现收益额794.61亿元(已实现收益率3.13%)。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7.36%,累计投资收益额16825.76亿元。
社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保基金会始终坚持长期投资,追求长期投资目标、坚持长周期考核,在投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长期资金性质的认识,始终坚定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使基金投资着眼于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收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成果,在市场短期波动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养老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5%
开展养老基金委托投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同日公布的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显示,地方养老基金2023年投资收益额395.89亿元,投资收益率2.42%。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地方养老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3066.71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00%,超过年均保底收益率2.88%约2.12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2023年末,养老基金资产总额22315.52亿元,负债总额3760.49亿元(主要是养老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形成的短期负债,以及待返还的委托省份到期结算本息资金),权益总额18555.03亿元。其中,地方养老基金资产总额22229.30亿元,负债总额3761.90亿元,权益总额18467.40亿元;风险基金资产总额94.17亿元,负债总额6.54亿元,权益总额87.63亿元。
社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社保基金会加强分析研判,完善资产配置框架体系,在加强对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大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分析基础上,科学制订“稳中求进”的年度配置策略。
同时,积极优化调整大类资产布局,在上半年市场估值相对较高时,保持适度境内股票比例,确保风险敞口可控。进入三、四季度后,在A股市场持续低迷,估值优势逐步凸显时,锚定年度战术目标主动逢低加仓,既为基金中长期取得较好收益创造了条件,也起到了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的重要作用。
多维聚力“长钱长投”
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对于克服市场短期波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证监会大力促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在境内的股票市场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0%以上,成为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
引导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是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路径。吴清表示,将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看来,以养老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也可以从中获取投资收益,有利于自身的保值增值。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向记者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通过壮大耐心资本可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更多长期资金投入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资本带动,促进关键技术、人才等多种创新要素的相互驱动、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