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12 18:20:40 股吧网页版
财政增量支持规模3-7.5万亿?机构在“竞猜” 关注10月底地方债务限额调整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2日讯 备受市场关注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今日举行,尽管会议未明确提及增量财政规模,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发布会透露的信息务实、清晰、注重预期管理,既聚焦短期、又兼顾长远,其中积极化债将是本轮财政政策的重点。对于今年4季度的增量财政政策规模,机构似乎在“竞猜”,目前预估在3-7.5万亿之间。

  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调整

  今早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宣布,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意味着今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将从当前的46.79万亿较大幅度上调;额度上调后,将在四季度发行较大规模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个过程不会太慢。

  “这个‘法定程序’主要是指上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们判断,预计在10月下旬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履行相关法定程序。”王青表示。

  国泰君安团队在研报中表示,发布会明确指出中央政府在提升举债和赤字还有较大空间,打开中长期财政政策的想象空间,下一步重点关注10月底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否会提高地方债务限额用于化债,以及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规模和支出方向的表述,同时还可以关注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赤字率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发行规模等。

  机构预估财政增量支持规模3-7.5万亿

  化债规模究竟有多大,是本次发布会的全场最大焦点,虽然财政部没有提及具体数字,但可以从历史上的三轮化债行动寻找蛛丝马迹。

  2015-2018年第一轮的置换债发行,是对新预算法实施之前地方政府通过银行贷款等非债券方式举借的存量债务开展三年置换,其中2015年8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15.4万亿可置换存量债务,至2018年已累计置换12.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正式提到“隐性债务”概念后,此后的两轮化债均围绕隐债化解为核心。

  其中2019年起的第二轮化债以化解一些弱区县隐性债务为主,银行贷款资金置换仍为主要渠道,而2020年末发起的第三轮化债,随着北上广区域隐债规模缩减,财政化债置换高息非标资产为后期的主要方向。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对财联社表示,从今年和各地方财政交流下来的情况来看,今年偿债压力是比去年还大的。去年一揽子化债已开展一年有余,对于当前财政化债而言,首要目标并不是要快速压降债务规模,而是要保持债务流动的可持续性,可以看到,去年一揽子化债置换,为地方财政节约利息支出超400亿,今年的力度会更大。不过袁海霞表示,若从本次发布会提出支持地方兜底基层“三保”底线来看,应该总量会低于2015-2018年第一批共约12.2万亿的债务置换规模,不过落到今年,预计和2015年当年约3.2万亿的规模相当。

  东方金诚团队也判断,考虑到2023年下半年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为1.39万亿,预计今年四季度新发行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将超过去年,估计规模有可能达到2-3万亿左右。叠加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的发行,本次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增量总规模或将不低于4万亿,超出市场预期,将直接推动四季度GDP增速升至5.0%以上,进而顺利完成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为明年继续保持5.0%左右的较快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更有不少机构表示,本次财政部会议相关政策涉及的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银河证券认为,本次会议提及的部分政策方向虽是“意料之中”,但提及的多项具体政策内容和官方积极表态实属“预期之外”,相关政策涉及的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包括新一轮化债、增发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弥补财政预算收支缺口。

  比如用于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的特别国债规模,王青认为有可能达到1万亿左右,“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将扭转此前较大幅度同比少增状态,恢复同比多增。这是当前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银河证券还表示,明年整体赤字率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也有望大幅提升。

  德意志银行研究部在最新报告中预测,考虑到上半年已经出台的政策,2024年全年中国财政和货币刺激总规模或可达7.5万亿人民币,占GDP的6%。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