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12 18:27:20 股吧网页版
财政部最新明确 健全专项债“三点” 使用机制 四季度可用2.3万亿 支持范围有望扩大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2日讯 今天上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等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其中,对于地方专项债的表述值得关注。

  今年后三个月各地仍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可使用,当前使用进度偏慢。未来,财政部拟通过三点健全专项债使用,最大限度扩大使用范围,如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专家预计,年底前部分专项债额度将提前下达,使用范围可能扩大。

  专项债资金使用偏慢,收益要求仍严格

  蓝佛安介绍,今年持续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1-9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支持项目超过3万个,用作项目资本金超2600亿元。

  财联社此前已报道过,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达92 %。不过,今年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进度前后差异较大。八月之前,专项债发行进度总体较慢,而八月、九月迎来了专项债发行的高峰,两个月集中发行了超过1.8万亿元。

  此前发改委已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将在10月底完成今年剩余的大概29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发行工作。蓝佛安表示,待发额度加上已发未用的资金,后三个月各地共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可安排使用。

  对此,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认为,前期已发未用的专项债资金可能超过1万亿元,专项债资金使用可能偏慢。

  专项债发行滞后、使用偏慢,与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审核趋严的问题一直紧密相关。同时,用于地方化债的“特殊新增债”占用了今年部分专项债的投向。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王宇辰认为,各地对新增专项债收益平衡的要求仍较为严格。不同于一般债,专项债是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若项目收益实现不及预期,或将增加地方的财政压力。因此,各地对新增专项债收益平衡的关注度较高,地方政府审计报告中,对于专项债收益实现不及预期亦持续关注。

  从新增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来看,基建领域仍是主要发力点。根据东方金诚的统计,9月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三个领域的资金合计占比为45.8%,环比提升0.1个百分点。9月有16个省市发行未披露“一案两书”的特殊新增专项债,占当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的29.3%。

  三点健全专项债使用,最大限度扩大使用范围

  在保证专项债资金支出规模、项目收益的同时,市场对扩大专项债资金支持范围、真正提升其财政政策效能也较为关注。此前,发改委已透露,抓紧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为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健全管理机制,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有三点工作要做:

  第一,扩范围。主要有三点:一是研究完善专项债券投向清单管理,增加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最大限度扩大使用范围。二是用好专项债券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合理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第二,强机制。研究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打通在建项目“绿色通道”,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实施的有效衔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第三,严管理。也有三点:一是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债券资金支出监管,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二是健全完善专项债券项目资产台账,分类管理项目资产,确保政府负债和项目资产平衡。三是探索专项债券提前偿还,研究建立健全偿债备付金制度,保障专项债券偿还来源。

  本次发布会,财政部首提专项债资金“可以用来回购房企闲置土地,以及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两个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推动房地产市场较快恢复供需平衡。预计年内用于这两项支出的规模不大,在2000亿以内,但2025年专项债资金用于回购房企闲置土地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规模有望显著扩大。

  关于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可以考虑不再设立专项债投向正面清单,只要在政府投资条例范围内,政府可以直接进行投资。在这些领域给地方政府适当放权,让地方政府以提高项目质量为基础,一方面让债券资金能够支持项目发展,另一方面也让现金流更能和它的全生命周期相匹配。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控制项目风险。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年底前,部分专项债额度将提前下达,使用范围可能扩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