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0-13 11:19:10 股吧网页版
西部证券姜珮珊:财政明确有较大举债空间、较大化债力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周璐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2日(星期六)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主要负责人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对此,西部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珮珊表示,本次会议是财政落实9月政治局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通过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各自部门的具体部署,本次发布会则是从财政视角,针对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诸多要求,系统说明后续的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举措,这些举措将和其他宏观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化债方面,姜珮珊表示,会议明确后续将推出近年来最大力度的化债措施。财政政策继续聚焦化债和防范风险,明确大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将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用来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会议强调这是近年来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措施。

  对于市场关心的后续增量财政,姜珮珊表示,会议提出将通过增发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投放信贷的能力;同时,本次发布会还明确了中央财政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些措施显示出财政政策将会持续发力、更加给力,对于弥补有效需求不足、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将起到重要的托底和引领作用。

  支持房地产市场方面,姜珮珊表示,会议提出将使用多种财政工具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重要增量政策方向,财政部后续将综合叠加运用地方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政策工具,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具体措施涉及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好保障型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住宅增值税政策改革等。

  “三保”工作方面,姜珮珊表示,化债与稳增长、“三保”工作并不冲突,本轮化债将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可以腾出更多资源支持经济发展,巩固基层“三保”。此外,本次发布会还明确表示,将加大对重点群体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体发放补助,后续将面向学生群体加大补助力度,2024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将翻倍。

  专项债使用方面,姜珮珊表示,会议的重点措施是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本次发布会明确后续将研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完善专项债投向清单管理、增加用作项目资本金领域,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型住房,专项债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姜珮珊表示,增量化债政策的落地或进一步降低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历史上较大一轮债务置换是2015年至2018年累计发行12.2万亿元地方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使得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从2014年的14万亿元降至2018年底的3151亿元。随着未来增量化债政策的落地及持续推进且近期中短久期城投债已跌出性价比,“退平台”政策的影响明晰前,建议对短久期品种积极配置。

  对于利率债,姜珮珊表示,债市供给压力取决于政府债具体增发规模。由于政府债三季度加速发行,四季度剩余额度仅有1.8万亿元,同比减少1.8万亿元,这也为四季度增发债券留下了较为充足的空间。假设四季度增发2万亿元政府债,则月均净融资额1.3万亿元,同比略多600多亿元;若金额远高于2万亿元,政府债供给压力将明显同比多增。姜珮珊表示,从债券市场来看,9月末调整幅度整体较大,显示市场可能已经对利空因素有所定价。同时,央行已与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央行可能在国债供给冲击较大时通过购买国债平滑市场利率。预计债市区间震荡,配置盘可在调整中买入,资管户除了配置短债外、可等待相关政策履行法定程序后关注长债的右侧行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