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3 08:51:20 股吧网页版
用户比例达到88%!手机银行已成金融服务主导渠道
来源:新京报 作者:姜樊

  11月21日,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FCA)在“第二十届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智享2024特别活动”上发布的《2024中国数字银行调查报告》显示,至2024年,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已达到88%,相比去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手机银行已成为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导渠道。

  手机银行已迈入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在历经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与不断完善后,手机银行已迈入成熟发展的新阶段。”报告显示,个人手机银行的市场渗透率正持续攀升,服务功能日益丰富和个性化,各类前沿技术正不断促使手机银行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机构正积极探寻差异化的服务路径,旨在满足用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调查显示,手机银行使用频率较去年有所增长,其中高频用户(每周至少使用2次)占比上升了5.7个百分点。用户已然将手机银行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手机银行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加深。在访谈中,用户普遍反馈,手机银行使用频率有所提升,无论是日常消费支付,还是个人财务管理,都更倾向于借助手机银行来完成。

  “个人手机银行核心功能依旧聚焦于账户查询、生活缴费及转账汇款三大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生活缴费功能用户偏好明显增强,其常用度仅次于账户查询,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已然蜕变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缴费助手。

  与此同时,账户查询与转账汇款功能作为手机银行的基础与核心,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但其在用户日常金融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户频繁使用这些功能进行资金管理与交易操作。但投资理财功能的热度明显降温,占比骤降10.4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或可归因于用户投资心态趋于保守,以及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报告指出,市场波动与收益率下滑等外部因素,共同促成了用户对手机银行投资理财活动兴趣的减退,转而寻求其他投资渠道。

  此外,手机银行小额转账(单笔3000元及以下)占比较去年增长了5.2个百分点,表明用户日常小额支付和转账行为更加频繁。在进行大额转账(单笔超过10000元)时,用户行为模式正悄然发生转变,具体表现为该类型转账的占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源于用户对安全性的高度关注,促使其在大额交易中更倾向于选择更为传统和被认为更安全的方式。此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银行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强,也可能是导致大额交易需求减少的潜在因素。

  网上银行、微信公众号和电话银行用户比例有所下降

  报告指出,网上银行、微信公众号和电话银行用户比例与去年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当前用户更加偏向于便捷、即时的金融服务,而网上银行因其操作复杂性和对电脑的依赖,逐渐转变为辅助性工具,零售用户的使用比例明显下滑。

  根据报告数据,2024年个人网上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57%,同比下降3%。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用户阅读偏好的快速变化以及平台内容与服务创新滞后的挑战,银行微信公众号用户比例为40%,下降12%;银行微信小程序已成为银行拓宽服务边界、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工具,用户比例达45%,与去年基本持平。

  报告显示,银行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模式正逐步趋向集中与稳定。高频使用(每周至少2次)和低频使用(每季度至少1次)占比均有所减少,而更多用户则倾向于每月使用1至4次。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时,其习惯正逐渐趋向于一种更加平衡和稳定的状态。高频(每周至少2次)与低频(每季度至少1次)用户占比均有所减少,同时,月度中频使用(每月1至4次)的用户群体则显著增长,其占比相较于去年提升了8.1个百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渗透与数字渠道的日益丰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兴服务平台以其便捷性、实时性和个性化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从而促使电话银行等传统渠道的用户占比相对缩减。”报告显示,如2024年电话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25%,同比下降3%。

  此外,报告还指出,与往年相比,2024年数字银行各渠道用户重合度显著下降。从渠道重合度来看,近五成用户同时使用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表明用户在追求金融服务便捷性时,也看重渠道的多样性和互补性;超三成用户同时使用手机银行和微信公众号,以及近四成用户同时使用手机银行和微信小程序,则反映了移动端金融服务的普及与用户对于轻量级、即时性金融服务的青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