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欧洲电池界“全村的希望”,如今却不堪重负。
当地时间11月21日,欧洲本土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瑞典企业Northvolt(北伏)在其官网宣布其母公司Northvolt AB及其部分子公司已在美国申请《破产法》第11章破产保护并寻求重组。
成立于2016年的Northvolt是欧洲资金最充足的初创公司,曾从大众汽车、高盛、贝莱德等投资者以及德国和加拿大政府等处获得总额超过150亿美元的融资。然而Northvolt提交的法庭文件显示,截至提交破产申请时,公司仅剩下3000万美元现金,只能维持一周的运营,此外还背负着58.4亿美元的债务。
Northvolt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前特斯拉高管卡尔森( Peter Carlsson)也于近日宣布辞职。他承认公司存在扩张过快以及由新冠疫情和内部沟通不畅等因素导致交付严重延误。此外,一些内部员工向媒体表示,公司还存在管理不善、支出过度和安全标准差等其他问题。
作为欧洲本土唯一一家主流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Northvolt 一直被视为制衡亚洲电池制造商的希望。
今年3月份,德国总理朔尔茨还亲自为Northvolt在德国的“超级工厂”的动工剪彩,并表示内燃机汽车以外的优质汽车生产项目将继续成为德国产业部门的支柱,“为此,我们需要德国制造、欧洲制造的电池”。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Northvolt是合全欧之力转型清洁能源的成果,目前来看该成果并无市场竞争力。“再扶持一家几无可能。”他说。
手握550亿美元订单无法交货
Northvolt在欧洲不愁销路,但遗憾的是没有产成品。截至今年初,该公司已从宝马、斯堪尼亚(SCANIA)、沃尔沃汽车和大众集团等主要客户那里获得了价值550亿美元的订单。遗憾的是,今年6月,由于后者产品无法按时交付,宝马取消了与Northvolt价值20亿美元的电芯采购合同,转而“牵手”韩国电池生产商三星SDI。这也给了Northvolt重重一击:随后该公司宣布裁员和削减管理费用,并同时寻找新融资。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欧洲的电动车销量持续放缓,受此影响,今年已有至少8家公司在欧洲推迟或放弃了电动汽车电池项目。
今年6月,由欧洲车企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道达尔能源合资的电池企业ACC宣布暂停其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电池厂建设项目,并计划将产线从三元锂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也于上月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个电池工厂。位于电池供应链上游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也在7月份接连宣布暂停了与法国矿业集团合作的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镍钴生产设施、智利锂矿资产投资、德国电池生产基地及西班牙电池回收工厂等多个项目。
惠誉评级欧洲区企业评级高级董事齐丹·谢丽特(Cigdem Cerit)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电池生产是一项资本密集型、需消耗大量现金的投资,可能会显著影响财务指标。因此发行人正在根据需求现实调整其投资计划。大众汽车将其(2023至2027年的)19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削减至1700亿美元,其他发行人也纷纷效仿。汽车销售组合也从纯电动汽车转向包含混合动力汽车在内。
她解释称,之前预期的向100%电动汽车转型的增长趋势引发了人们对电池供应安全的担忧,欧洲汽车制造商正试图确保产量,以支持更快的转型。现在,随着这一趋势放缓,他们选择保持现金储备。
过去5年,欧盟通过了一揽子有关清洁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然而受到通货膨胀、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步伐激进、耗资巨大的绿色转型也开始受到了更多质疑,这也使得在今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绿色协议》成为了被攻击的目标。
已经辞职的卡尔森也发声表示,希望欧洲不要只关注当前电动汽车销售疲软的形势,不要放弃打造电池冠军企业以对抗占主导地位的亚洲竞争对手的梦想。他告诉媒体:“汽车制造商、政策制定者和投资界对转型速度的犹豫和质疑越来越多。这影响到了我们。如果我们不继续向前迈进并敢于推动绿色转型,我们将在20年后追悔莫及。”
根据欧盟官方网站,到2025年,车企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达到93.6g/km(WLTP标准下)。自2035年起,欧盟轿车和厢式货车要实现0碳排放,即全面电动化。谢丽特表示,预计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不会改变。
亚洲电池制造商弥补缺口
Northvolt出发时是如此雄心勃勃,更显得如今的落败难堪。据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和资产管理公司高盛是Northvolt最大的两位股东,分别拥有该公司21%和19%的股份。其他股东还包括风险投资机构Vargas、丹麦ATP养老金和汽车制造商宝马等。
此外,包括欧洲投资银行(EIB)和德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和公共机构也已承诺向该公司提供逾27亿欧元,尽管其中部分资金并未到账。
EIB副总裁奥斯特罗斯(Thomas stros)表示,EIB一直是Northvolt的建设性合作伙伴,但需要维护EIB和欧盟的利益。“欧洲对电动汽车电池行业仍然具有战略利益,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但现在说结果如何还为时过早”。
惠誉评级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5年,欧洲每年需要增加360吉瓦时至750吉瓦时的电池生产能力才能实现碳中和。2023年,该地区的电池生产能力约为160吉瓦时,大多数工厂归亚洲电池制造商所有。
纵然心有不甘,但这一巨大的缺口恐怕需要亚洲电池制造商完成。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实现了全球85%的电池产量。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今年前8个月,全球装车量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稳居全球第一,中国企业占据六席、韩国和日本企业占4席。
亚洲制造商在欧洲的扩张脚步也在进行中。
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近期对媒体表示,其在匈牙利的电池制造工厂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已经投产的德国工厂预计今年内实现盈亏平衡。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等韩国电池制造商也正在欧洲建厂。
去年8月17日,欧盟官方发布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该法案要求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同时对碳足迹、电池回收、回收材料使用、尽职调查等可持续发展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将对中国整车生产商和电池生产商都产生约束。
众星捧月的Northvolt申请破产保护,对欧洲本土电动汽车行业以及欧洲锂离子电池的自主研发造成重大打击。李轩表示,未来的大趋势应该是亚洲电池制造企业会来欧洲投资设厂,欧盟的政策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他们扩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