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998,不用198!羽绒服只要89!”低价羽绒服真的靠谱吗?
随着北风渐紧、寒潮来袭,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保暖必备之选,但部分质量堪忧的假羽绒制品泛滥市场,让不少消费者齐呼“坑人”。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对这类利欲熏心、肆意妄为的商家必须予以严厉打击整治。
据报道,部分直播间里的羽绒被、羽绒服被主播吹得天花乱坠,其实展品和发货产品压根不是同一种。假货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纤维成分含量、甲醛、充绒量、羽绒含量等指标均未达标,其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也是成批采购而来,一套成本仅1至2元。近日,浙江湖州织里警方查获“假羽绒服”7万余件,专业检测显示该批服装羽绒绒子含量基本为0%,均系伪劣羽绒服。再回想起2023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抽查185批次羽绒服装产品,其中26批次不合格,其中不乏个别知名品牌,不能不让人对羽绒制品市场充满忧虑。
假冒伪劣、鱼目混珠、真假参半,现实中,羽绒制品造假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已成行业内“公开的秘密”。除了使用“飞丝”冒充羽绒外,常见的造假手段还包括用“粉碎毛”“吊包绒”“手感绒”等,甚至存在掺狗毛、猪毛等恶劣行为。由于这些填充物外观与羽绒相似、手感接近,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
假羽绒带不来真温暖。很显然,与合格的“绒子”相比,不达标的填充物在保暖性能上会大打折扣。何况,飞丝等粉碎毛未经规范消毒流程,极易携带病菌,散发异味,并且容易钻绒跑毛,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另一方面,消费者花着正品的钱却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权益遭受侵害的同时,难免对所有羽绒制品产生质疑。由此,本是个别商家为了牟取暴利,通过黑工厂、非正规渠道制假售假,却严重扰乱了整个市场秩序。
畏寒向暖,是每个人在冬季的基本需求,取暖不该也不能成为一种奢侈品。对羽绒服装、羽绒羽毛被的标准,国家均有明文规定。面对羽绒造假乱象,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全链条严格把关,确保羽绒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并让那些自作聪明,炮制“保暖”陷阱的不法商家付出应有代价。营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为百姓温暖护航。
消费者在购买羽绒制品时,也要擦亮眼睛,一是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选择有信誉的商家及产品,二是要仔细查看标签和填充物成分,小心被“绒”字忽悠。一旦发现问题,则应积极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