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月份社零增长加速
2024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960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1—9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9039亿元,同比增长3.9%。
从单月来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大幅好于市场预期的3.9%,增速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餐饮收入增长3.2%,增速分别较9月份回升1.7、0.1个百分点。
10月份消费的回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货币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使得整体终端商品需求有所回升。第二,国庆假期,消费迎来旺季。第三,以旧换新补贴力度提升,电商促销开启,拉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增长。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从限额以上商品数据看,10月份涉及以旧换新政策的家电、汽车、家具、办公用品等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都比9月份加快。
图表1:10月份社零超预期增长
二、重点商品销售涨跌互现,大件消费品增长提速
10月份,商品销售涨跌不一,多数商品消费增速回升。10月份,化妆品、家电、服装、文化办公用品消费增速回升较多,主要与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双十一促销活动提前因素等有关;而药品、石油制品、食品饮料消费增速回落。
10月份,大件消费品类增速有所上行。随着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电商平台的大力促销,家电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速显著提升。特别是智能家电、节能产品等新兴品类,因其符合现代家庭的消费升级需求,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此外,汽车销售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较为突出。
在办公用品领域,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智能办公设备和高效节能的办公用品需求量大增。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积极投资于先进的办公技术。与此同时,家具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增长点,尤其是那些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品牌,通过提供高品质、设计感强的家具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在文化办公用品方面,随着教育和办公方式的多样化,相关产品如电子书、在线教育软件、远程办公工具等需求增长明显。这些产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体育用品和健身器材的销售也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资个人健康和体能提升。
从主要商品看,10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社零增速大幅上行至39.2%,9月份为20.5%;汽车类消费增速达到年内次高值的3.7%,9月份为0.4%。数据反映出财政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对于促进大件消费品市场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阶段,大件消费品市场的复苏反映出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大件消费品类销售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同时,随着年底购物季的到来,预计相关商品的销售将进一步得到提振。
10月份,国庆假期叠加“双十一”提前促销,带动可选消费明显改善,主要包括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具体来看,10月份,化妆品类当月增速40.10%,9月份为-4.5%;体育娱乐用品类当月增速26.7%,9月份为6.2%;文化办公用品类当月增速18%,9月份为10%;服装鞋帽类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长8%,9月份为-0.4%;家具类同比增速7.4%,9月份为0.4%。
与之相对的是,10月份的石油及其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社零增速继续处于负值区间,分别为-6.6%、-5.8%,环比分别变化-2.2、1.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10月国际油价波动下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再度调降,一定程度上拖累石油及其制品类消费;另一方面,当前地产产业链依然偏弱,对应需求仍有待改善。
图表2:10月份重点商品销售涨跌互现
三、10月份全国货运量保持稳定增长
1—10月份,全国累计货物运输量466.5亿吨,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货物运输量50.2亿吨,同比增长3.9%,增速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10月份我国货运量保持稳定增长。
图表3:10月份全国货物运输量稳定增长
10月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114.4点,同比增长2.5%,增速环比大幅回升4.5个百分点,反映出公路货运显著回暖。
10月份,中国沿海散货综合指数有所下跌。10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067.82点,较9月末的1026.95点小幅上涨。
四、10月消费超预期回升,未来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10月份,社零同比增长4.8%,大幅好于市场预期的3.9%。1—10月份,社零同比增长3.5%,延续了稳定增长态势。10月份,全国货物运输量增速保持平稳,同比增长3.4%。
当前,促消费仍将是政策发力重点,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凸显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环境的改善,预计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