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7 23:14:20 股吧网页版
倒逼供应商降价会是车企解困出路吗?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两家知名车企先后宣布,鉴于当前的行业形势,希望供应商所供产品能够降价10%。此举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此后涉事企业高管澄清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可协商推进。但“车企倒逼供应商降价”一事的关注热度仍居高不下。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硝烟弥漫。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飙升以及物流成本增加,使得车企成本压力剧增;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让行业“内卷”现象愈发严重。在残酷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中,已有不少车企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在千方百计地寻出路。在此背景下,要求供应商降价10%,无疑是汽车试图通过成本控制,从而保持竞争力的举措。

  从理论上看,要求供应商降价似乎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车企与供应商的关系唇齿相依,对供应商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这为车企在谈判桌上争取更有利的价格提供了可能。然而,策略的合理性还需考虑供应商的实际承受能力。在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增加的大环境下,供应商本已面临薄利甚至亏损的风险,再被要求降价10%,无疑会对其生存空间造成进一步挤压。因此,车企的降价要求能否得到供应商的积极响应,以及这种合作能否长期维持,仍需打上问号。

  车企应当意识到,倒逼供应商降价或是一时之举。第一,供应商的压力将陡增。短期看,供应商可能为了维持与车企的合作而勉强接受降价,但长期来看,过度的成本压力可能导致供应商降低产品质量、减少研发投入,甚至引发供应链断裂的风险。第二,汽车“内卷”将向全产业链蔓延,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倒逼供应商降价的策略可能引发其他车企的跟进,导致整个行业的价格战,最终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可能抑制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三,车企形象或将受损。对于车企和供应商而言,无疑车企是掌握主导权和定价权,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如果频繁要求供应商降价,可能被外界解读为车企对供应商不够友好,影响车企在业界的声誉和长期合作关系。

  笔者认为,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车企应采取更为全面且可持续的成本控制措施,而非简单地寻求倒逼供应商降价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尤其在价格战已经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或可通过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加强科技创新以及建立共赢机制等方式,推动行业环境良性发展。同时也呼吁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强化汽车产业链监管,从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标准,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利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