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时代已经扑面而来。它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像人工智能本身一样超乎想象。
深圳是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应用的高地之一,包括华为、腾讯、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在内的一批企业和机构,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收获了许多开创性成果。
其中,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领衔的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近年来不仅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上有所建树,还与国家和深圳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突破。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智泉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发表演讲
本周中,罗智泉受邀来到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为听众带来了一场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的演讲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应正视和拥抱这一新生事物。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监管、伦理道德和公平性方面的问题,让AI技术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AI应用须考虑商业闭环
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之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内容生成能力表现惊艳,一时间拉开了国内“百模大战”的序幕。罗智泉在简要梳理AI的发展历程及全球发展态势后指出,中国在大语言模型这块发展迅速,诞生了华为-盘古大模型、阿里云-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大模型这样的优秀成果,但在技术封锁的大环境下,整体上呈追随态势。
有研究估测,训练1750亿参数的大模型GPT-3,能耗相当于开车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一次运算就要花费450万美元。罗智泉将AI能耗与人脑能耗对比,认为人脑相当于低功耗灯泡,功率平均约为25瓦;而GPT-3训练一次消耗约1287兆瓦时,GPT-4能耗预计更高,Chat GPT日均消耗超过50万度电。他由此指出,大模型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部署大模型应考虑成本,而垂直领域的中小模型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方向。
人工智能研究离不开国际合作,但国际地缘政治动荡让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难。在此情况下,中国需要自力更生。罗智泉对中国的科技及产业发展持乐观态度,相信“只要别人能做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也能够做出来”。他以AI技术赋能5G网络的实践体验,展示了国产AI在突破技术封锁、引领产业升级中的巨大作用。
谈到AI技术的应用前景,罗智泉表示,商业闭环很重要。“现在因为能耗、能力、人才等方面的问题,AI产业大部分是烧钱的。”罗智泉直言。
借助AI Agent实现永生?
人工智能的跨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罗智泉以自身所在的教育领域为例进行了分析。
罗智泉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大学的版图会重新改写。就像计算机、半导体出现之后,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在AI时代,会有新的大学崛起。抓住这一机遇重新构建学科,跟产业界紧密合作,孵化出一些好的技术出来,将有希望冲到高等教育的前沿。幼教、K12和职业教育也会受到冲击,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AI时代,办什么学科,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估学到了什么,这几个重要的环节都在发生根本的变化。罗智泉说,以后可能也有老师讲课,但更主要的是学生跟AI模型互动来学习。每个人在手机上装一个小的对话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很智慧地了解到你的知识盲点,进而展开个性化的教育。
“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苗头出现了”,罗智泉透露,他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开了两次全校大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有些专业即将关停并转,新的专业就要开设起来,“真的要赶快跟上去”。
教学的模式也会发生改变。教育理念原来是灌输知识,以后要“对症下药”。不再是一张卷子评估所有的学生,而是因人而异提升不同的能力,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将变化,像大部分基本的写作可以跟大模型互动起来,学生要学会用人工智能来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
做科研也是一样,罗智泉说,现在已经有些技术,它通过阅读全球发表的相关文章等,可以帮你梳理出基础问题,包括一些假设、猜想,并进一步帮你规划相应的科研路径。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高效检索全球作者思考的问题的基础上,凝练自己的科研方向。
AI跨领域应用远不止教育方面,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个性化的AI代理(AI Agent),通过它来打理你的几乎一切需要。“人以后即使身体不在这个世界了,可能你的Agent还在,其他人还可以虚拟跟他沟通,也许你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得以永生。” 罗智泉说。
AI医疗应用的一种探索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是在2016年3月组建成立的深圳市属二类事业单位,其前身是罗智泉领导的大数据信息处理及应用创新团队。2019年,研究院被正式授牌成为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之一。
研究院聚焦网络系统优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优化与科学计算三大方向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其中,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方面,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华佗GPT,成功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成为国内首个兼具学术与产业应用的中文医学基础大模型。
据罗智泉介绍,华佗GPT于去年初推出,2.0版本于去年10月份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今年下半年已在深圳市龙岗区的多家公立医院上线。下一步将进行产业化、商业化运作。
基于华佗GPT的智能导诊系统,利用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与患者的自然语言交流,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的导诊服务,提供一应俱全的病症评估、健康咨询及就医指导。系统还无缝对接挂号环节,患者在获取专业导诊意见后,即可快速完成就诊预约,享受一站式高效就医体验。
“我们希望下一步是预问诊,即初步判断是什么病,应开什么药,自动生成病历。”罗智泉透露,计划于下个月推出的新版华佗GPT,将具备预问诊功能,能自动读病历,写医嘱,再由医生确认。目的是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生的风险,同时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未来,还将推出病人随访方面的功能。
华佗GPT的训练,采用了包括中华医学知识库在内的海量数据资源,并由专业医生进行微调、评测等。据截至目前的效果评估,预问诊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