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首次探索提出分龄推荐标准。
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收获了一片叫好声,因为有很多父母正困扰其中。
“看到我女儿手机里‘备忘录’写的内容我要崩溃了。”
上海市民刘女士近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她和女儿的手机云储存用的是同一个账号,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女儿写的黄色“小作文”,其中描写内容几近露骨。再次追问,是她从同学手机里看到一些不雅视频之后模仿写出来的。“可是她还只是六年级啊,真是晴天霹雳。”
无独有偶,上海市民张先生最近发现才五年级的儿子手机里有许多不雅图片。“他说是网上下载的,有的是视频截图。”张先生说。
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其中专章规定“网络保护”,可谓开启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但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总是有人企图以各种方式打擦边球。
网络“毒视频”等不良内容为何如此顽固?如何才能有效治理?《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未成年人软色情、擦边球内容有抬头之势
早在2018年4月,“快手”“火山小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就曾因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
当时,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快手”“火山小视频”暂停有关算法推荐功能,并将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禁止其再次注册直播账号。“快手”及“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行彻底整改,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积极传播正能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未成年人参与网络内容创作与分享的领域,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软色情、擦边球内容有抬头之势,这些内容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也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初衷。
近期,记者打开快手APP搜索“2010后小孩拍的视频”,看到了许多涉及未成年人的软色情视频。一个小朋友穿着吊带裙吐着舌头跳着成年人的舞蹈;看上去只有五六岁的小姑娘掀开自己的上衣展示;另一个未成年女孩用从下往上的视角,模仿成年人,拍摄了从宽松睡裙到紧身服装的变装视频,灯光也从明到暗;搜索“慢脚文化”(在互联网上,被打上“风格夸张”“畸形审美”等标签的短视频,被网友戏称为“慢脚文化”)出现的视频则更为露骨,多为展示未成年人身体的局部,更有甚者展示穿着黑丝袜在爷爷怀里的自拍……
其中的一个视频文案写道:“认识了一个大叔,叫我去安徽陪陪他,每个月给我八万,笑死我了,我怎么可能去安徽。”在评论区引发了788条留言。有人说:“那10万呢?”还有人留言说:“小妹妹,来陪陪叔。”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姜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道,前述提到的快手上出现的涉及未成年人软色情视频,平台没有有效阻止这些内容的传播,这是严重的监管失职。“平台的算法推荐系统也可能存在问题,如果算法将这些不良内容推荐给更多用户,就会扩大不良影响。”
“家长对于青少年的手机使用管理,应更多地侧重于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辨别能力。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观看网络内容,引导他们识别哪些信息有益,哪些有害,并解释其潜在影响。平台的‘青少年模式’等技术手段,虽然治标不治本,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作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温度心理门诊顾问心理咨询师陈曦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她认为,家庭环境氛围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定期与孩子沟通隐私性话题,同性别的父母可以提供更为直接和现实的指导。此外,社会上也有许多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课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
监管重拳出击,加力整治“毒视频”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新增网民742万人,其中青少年占49.0%,短视频成为新增网民“触网”重要应用。
今年7月中旬以来,网信部门开展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拦截涉未成年人违法不良信息430万余条,处置账号13万余个,关闭下架网站平台2000余个。
巡查发现,部分短视频将儿童包装成所谓“性感辣妹”进行无底线营销。一些直播间让未成年人暖场助力,采取现场打招呼、视频连线、声音旁白等形式,诱导直接或变相出镜。网信部门指导重点平台完善涉未成年人内容审核标准,将管理要求以治理公告、站内信等形式触达网络主播,从严处置2.1万余个相关违规账号,关停直播3.2万余场。
专项行动期间,网信部门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一对一”私聊方式,假借“同龄人”身份与未成年人用户频繁互动,诱骗拍摄私密照片,实施隔空猥亵。天津、广东等地网信部门及时核查网民举报线索,督促平台加大评论区引流信息管理力度,链条式打击隔空猥亵、性引诱等问题,累计关闭相关违规群组1000余个,配合公安机关查办案件70余起。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下称《指南》)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指南》首次探索提出分龄推荐标准,指导应用程序在推荐环节优先展示适龄内容。比如,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对3周岁以下用户推荐音频内容,引导减少屏幕使用;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用户以学龄前和低年级学生为主,推荐内容侧重启蒙和兴趣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