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统计局11月29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0月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市场销售、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其中,前三季度跌破1%的消费增速重新回到1%以上,显示消费下滑的势头有望遏止。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同期多个经济大市的消费出现回暖迹象。与此同时,重点外贸城市的进出口普遍飘红,工业强市的工业生产和工业投资表现稳健,为经济大市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夯实了信心。
深圳工业、外贸强势,消费触底回升?
坚持工业立市的深圳,2023年蝉联国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双料冠军”。今年以来,深圳工业经济保持增长态势,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以下皆为同比)。
从行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9.9%、8.8%。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43.0%、25.3%。
工业增长和工业投资形成相互促进。1—10月,深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6.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8.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56.2%。
外贸方面,深圳持续“现象级”发挥,前10个月,全市进出口总额37587.42亿元,同比增长19.2%,超过全国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730.65亿元,增长17.5%;进口13856.77亿元,增长22.2%。“外贸第一城”的位子愈加稳固。
相比之下,消费是今年深圳经济的最大短板。上半年,深圳的消费增速逐月下跌,7月份有所回升,8月、9月再次下降,1—9月累计增速跌至0.7%,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
在此情况下,深圳市、区两级政府想方设法刺激消费。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积极落实“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尤其是9月份开始拿出更多财政资金加力推进,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0.82亿元,增长1.0%,终于摆脱个位数以下增速。分消费类型看,大规模以旧换新带动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1%、2.0%。
经济大市总体稳健,多个指标领先全国
截至11月29日,去年GDP前十名城市的前10个月主要经济数据大多已公布。从数据来看,经济大市的总体表现稳健,多个关键指标保持上升势头,尤其是工业和外贸,此前略显低迷的消费也出现回暖迹象。
分城市来看,1-10月,北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3%,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3%,但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
广州市的工业仍然承压,但工业新动能不断蓄力。主要受到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6%影响,前10个月,广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9%。与此同时,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9%、28.1%、83.0%、2.1倍。
前10个月,广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6.83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商品进出口总额9062.6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5584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
与广州竞争全国GDP“第四城”的重庆,前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正是拉动重庆工业增长的最大力量,1—10月增加值增长23.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消费方面,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前10个月,“最强地级市”苏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在十强城市中仅次于深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苏州有两驾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2.9亿元,增长5.1%;进出口总额21533.0亿元,增长7.7%,其中出口总额13346.9亿元,增长9.1%。
武汉的优势项目与苏州相似,也是消费与外贸表现突出。数据显示,1—10月,该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9.22亿元,增长5.2%;进出口总额3312.0亿元,增长19.3%,其中出口总额2164.7亿元,增长32.3%。
此外,上海、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杭州的外贸尤其是出口,也取得显著领先于全国的表现。
一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近期多个经济大市的消费呈现回暖迹象,与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两新”有直接关系。当前消费动能仍然偏弱,政策上需要着重关注影响老百姓消费意愿和能力的因素,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对外贸易受国际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需要关注增长的可持续性,开辟多个市场,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