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协同合作不断提速。
在4日举行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介绍,从质量看,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2.81%上升到2023年的3.34%,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第五,南京集群排名第九,首次跻身前十。
顾军说,长三角在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方面,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加强。
具体来看,深化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第三批41项需求任务清单已对外发布,组建了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46441台(套),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支持企业购买创新服务超7000次,支持金额超1.7亿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联合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在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4辆来自长三角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部门在科技部的指导与支持下,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成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制定实施《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介绍,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具体进展包括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打造区域协同开放创新生态等。
例如,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以跨区域“揭榜挂帅”等项目布局和组织方式,推动面向产业创新的科研任务、资金、管理跨区域联合、联通和联动,探索攻关实施路径。2022以来,共组织实施项目43项,三省一市财政投入1.8亿元,联动社会投入共计11.5亿元。2024年,联合攻关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项,发布重点揭榜任务41项,并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今年6月,以联合攻关项目为牵引,启动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同时,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签署《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启动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长三角联合攻关基础研究申报指南已正式发布,推动开展面向产业创新重要科学问题的长三角‘同题共答’。”屈炜说。
此外,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心同创”加速推进,区域协同“量超融合”实现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承担合肥先进光源关键设备研制任务,加快推进形成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支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组建长三角种业创新实验室联盟,面向国家战略任务与重大需求,助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种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在区域协同开放创新生态方面,三省一市科技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区域内互联互通。“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6万台(套),总价值达560亿元。”屈炜介绍。
在介绍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顾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项目化、清单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
一是推动落实长三角地区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统分结合、压茬推进,切实把165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二是扎实推进18项长三角重点合作事项,尤其是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方面,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进展;
三是共同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五五”思路谋划,争取谋划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要制度,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