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05 06:08:30 股吧网页版
做活粮食加工减损大文章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粮食加工环节存在过度加工、精深加工不足、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做活粮食加工减损这篇大文章,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大科技研发推广力度,深挖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潜力。

  俗话说:五谷为养。粮食是食物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在粮食转化过程中,粮食加工处于全产业链核心地位。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环节存在过度加工、精深加工不足、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减少加工环节损失,应引导粮食适度加工,深入推动饲料粮减量替代行动,推动粮食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陷入“精米白面”消费误区,认为吃精米白面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再加上“精米白面”色泽品相好、口感好、容易消化、不易氧化变质、储存成本低,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为满足市场需求,粮食加工企业过度发展精加工,把谷物籽粒表皮皮层和胚芽几乎全部去掉,仅保留胚乳部分,面粉成了“雪花粉”,大米成了“亮精精”,造成谷物出品率大幅降低、营养严重流失,可能会造成“隐性饥饿”。有调查显示,全国超过80%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严重不足。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已从“吃得饱”加速进入“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的新阶段,全谷物消费量明显增加。应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变化,树立全谷物消费理念,引导粮食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推动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推广应用轻度磨皮、高精度分筛等工艺,推广低温升碾米、柔性碾米等设备,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实现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有机统一。

  饲料粮短缺是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但玉米供需紧平衡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大豆对外依存度仍很高,需要依靠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饲料粮需求。以大豆为例,我国每年大豆进口量大且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很容易被“卡脖子”,给肉蛋奶稳产保供造成极大风险。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用菜粕、棉粕、玉米蛋白粉以及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新型蛋白原料代替豆粕,取得阶段性成效。有专家估算,2023年豆粕在养殖业消耗饲料中占比13%,比2022年下降1.5%,按全年饲料消耗量测算,豆粕饲用消费减少73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饲用需求900多万吨。未来,应深入推动饲料粮减量替代,充分挖掘利用杂粮、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等替代资源,可以有效缓解玉米产需紧平衡和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实现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有机统一。

  粮食附加值低是影响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粮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不仅可以加工白米、米粉、小麦粉、玉米粉、玉米糁、高粱米等初加工产品,还可以利用加工副产物开发稻米油、胚芽油和蛋白饲料、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价值能提升数倍乃至数百倍。从目前国内加工状况看,一些企业把稻谷加工成20多种产品,一些企业把小麦加工成600多种产品,一些企业可以用大豆加工低温豆粕、豆油等初级产品,以及大豆蛋白、大豆磷脂、蛋白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并向医药领域延伸,真正把黄豆变“金豆”。玉米产业链条更长,一些发达国家可以把玉米加工成3000多种产品,我国只能加工300多种产品,发展空间很大。应推动粮食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加强米糠、麸皮、胚芽等粮油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做活粮食加工减损这篇大文章,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大科技研发推广力度,深挖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