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苑)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城投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多位专家就推动城投公司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给出建议和意见。
城投行业转型正全面展开,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不断探索。其中有诸多城投公司在转型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成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如何用好用足政策?都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国城发会碳专委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上海环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益对外发布了“城投类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评价标准”研究编制工作。张益表示,基于城投类企业的特殊性,本标准的研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指标体系、建立数据模型、收集分析数据和模拟测试等。作为城投行业首个绿色低碳转型评价标准,标准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形成成果,并经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正式发布。
对于城投转型,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罗志恒认为,应当坚持循序渐进、分类处置、合理负债、从财政体制、考核机制等确保地方政府不再赋予国有企业政府融资职能等四大原则推动城投公司积极进行转型,实现轻装上阵。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中国证券业协会资信评级委员会秘书长袁坤龙首先从城投转型的动因及现状介绍入手,指出当前交易所对城投融资监管态度,主要围绕发债主体偿债能力开展考察,实质重于形式,更加关注资产和主营业务是否协同。因此,城投应“真转型”。
对于具体的转型路径,袁坤龙提出,一是要分类开展资产盘活;二是围绕区域资源和业务优势探索、明确转型方向,包括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综合性园区服务运营商、投资类平台和产业经营类国企;三是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创新发展机会,如数字产业、康养产业、乡村振兴、“三大工程”、绿色低碳等。
中国城发会碳专委副会长,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南京方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蓬在城投转型思考和发展新作为方面,明确表示城投公司在功能定位上要从造城走向营城、从融资走向化债、产业服务走向产业经营;发展模式上要从资源驱动型走向模式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运营模式上要从财政+城投的“大循环”走向城投公司自身的“小循环”。业务布局方面要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优化提升传统业务,另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业务。
江苏通途控股集团的技术专家李晔斌在分享交流中提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康养旅游、银发经济这类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拓展康养与银发产业,也有利于促进城投公司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化转型。
除主题分享外,本届大会围绕城投公司最为关心的四大核心议题——产业化转型与融资创新、数据资产入表与盘活、新兴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现代企业治理与经营机制改革,分别举办了专题研讨会进行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