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降低,能源保供工作至关重要。为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多方协同作战,打出了涵盖煤炭、天然气、电力及清洁能源的全方位能源保供“协同战”,让暖流涌动千家万户。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24—2025年供暖季全国能源保供会议,提出各地要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煤炭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油气增储上产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6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3.7亿千瓦。当前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的较高水平,东北地区备冬储煤较为充足。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较去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
能源保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努力。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挖掘煤炭增产潜力,优化电煤采购策略,同时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错峰用电,确保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此外,要加快电力、油气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保供的物理基础与应急响应能力。
在能源保供的实践中,各地相关部门和能源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山东一家能源企业的存储煤基地正“热火朝天”,通过火车和卡车把煤炭运送到周围的发电和供热企业,每天运出多达3万多吨的煤炭,可以满足1万多户城市家庭冬季供暖需求;绥芬河铁路口岸全面加强煤炭进口运输组织,今年10月共进口煤炭17.6万吨,同比增长64%,有力地支持了东北地区供电、供暖、冶炼企业的生产用煤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提出,将长协煤政策由80%调减至75%,抓好能源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坚决避免合同不履约造成的供应缺口,有序做好下一年度合同签订工作。
在巩固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我国还高度重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根据《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我国正加速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智能洗选、高效转化及污染物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业内专家表示。
近年来,清洁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均占据了一定比例。这些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还增强了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
在西藏日喀则特许经营供暖项目中,其采用了太阳能光热与电辅助技术,供暖面积可达67.99万平方米,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供暖成本,还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陕西省宁陕县实施的集中供热项目,则铺设了供热主管网3000米,供热覆盖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850户,这一项目实施后不仅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还使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60天。
“清洁能源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能源供应结构,增强了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业内专家分析,众多项目的投运不仅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保供能力,还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为居民冬季用能提供了更加稳定、环保的选择。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供应保障,快速处置保暖保供个案问题,做细做实电力、天然气负荷管理预案。深入细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排查整改能源保供安全隐患,做好相关设施安全检查和巡检维修,切实保障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