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1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以“信心与底气——生产力向‘新’,资本焕‘新’”为主题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在广州举办。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主论坛演讲中指出,目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日益增加的总需求不足压力,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中重点是服务消费不足。应通过“源头治理”,优先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短期刺激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长期改革,解决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性问题,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世锦指出,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在疫情后的复苏进程尽管有曲折,但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也面临日益增大的总需求水平下降压力,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7个季度处于负增长状态。不过,随着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逐步出台落地,部分经济数据有所好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3%,连续3个月上升,创7个月以来新高。
“当前要把需求不足带来的问题与需求不足的起因区别开来。”刘世锦指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
具体来看,按购买平价口径计算,中国与OECD(经合组织)国家在与大体相同的发展阶段的均值相比(占GDP的比重)偏差达到1/4至1/3。
刘世锦指出,目前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偏差受制于多种因素。尤其是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消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倾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滞后,重点是对农村居民、进城农民工欠账较多。
在刘世锦看来,现阶段扩大消费需求要找准重点或痛点。一是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依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社保、文化体育娱乐、金融服务、交通通讯等发展型消费为重点的服务消费;二是以农民工为重点的中低收入阶层;三是以人为中心、发展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找准重点之后,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手段?刘世锦认为,扩大消费要瞄准“源头治理”,并与“末端治理”、“中端治理”进行了区分。
所谓“末端治理”,如直升机撒钱,无差别地发“消费券”,短期内可以增加消费,但不可持续。即使发到低收入群体手里,也解决不了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难题。
“中端治理”,如减轻债务负担,用于清欠的资金有多少能转化为消费是不确定的。债务负担减轻后重启增长,很可能重走扩大投资、上大建设项目的老路,将会加剧供需不平等的矛盾。
“‘源头治理’是要把资金用于扩大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需求效应最强的人群和环节,不仅是一次性救助,更重要的是‘花钱建新制度’,形成长期可持续、有助于纠正消费需求结构性偏差的有效制度安排。”刘世锦说。
值得注意的是,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提出了“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经济工作的重点方向。
刘世锦指出,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防止价格和产量的短期内负向螺旋下行,有必要采取适度规模的刺激措施。
“但刺激是有代价的,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要有必要的中期平衡框架。”刘世锦提醒,刺激是为结构性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要用“刺激加改革”的方法,理清思路,理顺关系,明确目标,破立结合,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集中解决制约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的深层结构性体制性问题。